晴時多雲

台灣回憶探險團》【歷史的今天】1911.7.9 士林北投水道舉行竣工式

回顧台灣歷史的今天,1911年7月9日,供應臺灣神社及士林街用水需求的士林水道及供應北投的北投水道舉辦竣工儀式。

台灣回憶探險團

在臺灣上下水道工程尚未建設的時代,因缺乏乾淨的飲用水及排水系統,時常爆發傳染病,又被稱為「瘴癘之地」。

1896年,臺灣總督府委託英籍技師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來臺進行衛生調查及水道建設規劃,開啟了臺灣自來水發展。

英籍技師巴爾頓(台灣自來水之父)。(維基共享)

1899年,巴爾頓因視察工程感染瘧疾等多種疾病病逝,由學生濱野彌四郎接續執行。

濱野彌四郎(1869年-1932年),日本千葉縣人,曾任台灣總督府土木部技師,譽為「台灣水道之父」。(資料照,台南市山上區公所)

1907~1909年設置了觀音山淨水廠,之後唧筒室、取水口、輸配水管、淨水池、配水池陸續完成,淨水廠開始供水,臺北自來水邁入現代化。

除了可供應數十萬人的臺北水道,周邊還有數個水道網,如北投水道、士林水道、新莊水道、板橋水道、淡水水道。在1911年7月9日這一天,供應臺灣神社及士林街用水需求的士林水道及供應北投的北投水道舉辦竣工儀式,之後更將管線各自延伸以供應更大範圍的用水。

圖出處:臺灣水道誌

從水源地的大型建設、到密布城鎮地下的密密麻麻管線,供應日常用水同時也利用這些管線設立滅火用消防栓,有些地勢落差處甚至還設立發電所,當時臺灣的進步令人難以想像。反觀對岸甚至連中華民國都還沒成立。

透過龐大上下水道的建設,傳染病問題逐年獲得控制,供水區域也終於可享受乾淨便捷的自來水。這些背後都是數不盡人力物力的規劃與投入,絕非買個水龍頭黏到牆上就可以達成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回憶探險團 1911.7.9 士林北投水道舉行竣工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