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南亞觀察》《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讓印度再度偉大起來吧!

成功本就不像電影這樣看似的簡單,而貼近真實的故事或許更能提醒著我們,該如何從自己出發以肯定自我,而不輕易跟這個社會的既有價值觀投降。適當的讓同儕給予意見,亦師亦友亦敵的彼此鼓勵來創造自己願意奮發的良好環境,並朝著成為你想讓世人記住你的樣子而戰鬥吧!

(圖片來源:https://goo.gl/nvWuj2)

Po Di / 自由撰稿人

不得不說,一開始看到電影標題就覺得糟了!取這麼明瞭白話的中文名稱,誰都知道他女兒最後一定成為冠軍阿!在不管短短三分鐘的預告內或僅僅的標題上,我們都可以發覺這部電影似乎很老掉牙的想要述說父親對子女的盼望,與呼籲對女性刻板印象的破除。看過的朋友甚至會覺得或許平淡了一點,若以個人觀點也認為這是部並非以劇情見長的電影,然而為何又能號稱票房突破 20 億台幣,並創造寶萊塢電影史票房紀錄,還使周遭看過的朋友又如此推薦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劇情的主線圍繞在瑪哈維亞與他的四個女兒中的兩位女兒吉塔和芭比塔,是一段父親為了現實生計不得不放棄角力運動的金牌美夢,又生不出兒子百般無奈下,驚覺女兒揍人的天賦而致力讓女兒成為摔角冠軍的故事。

然而事情真這麼簡單嗎?雖然在劇情上面不得不限制於真實人事物的改編,卻是一部得以窺見印度一直以來所存在的問題而做出沉重呼籲的電影,若要說飾演男主角的阿米爾罕在《三個傻瓜》與《心中的小星星》想打破傳統的教育制度與思想,和《來自星星的傻瓜 PK》挑戰對於宗教的原有既定印象,《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倒是更像以自己身為一個印度人、甚至做為能有廣大影響力的人,對於印度、自己的母國給予最懇切的一封信,好比電影中的父親一樣嚴厲而慈悲著呼籲著政府,近似真實的故事則更能激勵人心。

那為何說是圍繞在印度議題上呢?這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討論,也就是運動表現、飲食特性與父權社會。

摔角、印度奧運和社會現狀

印度在奧運的比賽狀況一直不佳,一個坐擁 12 億人口,號稱全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國家,卻是在 1980 年後的 36年間僅獲得一面射擊的奧運金牌,並在 2016 年的里約奧運中僅得到一面銀牌和一面銅牌,慘賠參賽國中末座的 67 名,而印度運動表現的慘狀更是在運動界舉世皆知。

這樣的窘境,可以歸咎為體育項目一直非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國策,在印度的傳統文化裡較排斥競技型的運動,並強調族群的共榮發展(然而卻可以發現寶萊塢受到西方電影文化影響,逐漸強調英雄救世的個人主義興起),而重視知識、文化與科學技術。除了在政府的財政非常消極地打發體育項目外,即使發現了孩子有出類拔萃的體育技能,家人仍希望他們成為更賺錢的醫師、工程師,這樣的內外夾擊,哪個印度孩子能好好的堅持繼續走在體育之路上呢?

(瑪哈維亞仰望以往摔角所獲得的獎牌,期許未來有兒子幫他實現夢想。圖片來源:https://goo.gl/UyuTXo)

由此再回去看為何男主角不繼續追逐他的金牌角力夢,而為了現實不得不低頭,選擇坐在電腦桌前,不難察覺其中端倪;導演似乎也為了加強印度政府對體育項目的反思,甚至故意強化了吉塔在國際角力的金牌賽事上,因需要國家級教練而遇上的百般刁難(現實並非如此),教練認為只要獲得獎牌就好,是銀是銅無所謂,更影射父親的介入等於是個人對國家政策的干涉,但其實她父親是一心為了要讓印度再次偉大起來。

印度宗教與飲食習慣

再來便是飲食特性的問題,因為種性制度的關係,下階層的人常常無法豐衣足食,而高種姓的婆羅門子弟又多注重在精神的修行,視吃素禁慾等苦行為一種榮譽,以吃肉、休閒為恥。

(圖片來源:https://goo.gl/V4yivE)

雖然自身沒去過印度,卻是從尼泊爾看見印度宗教的種姓制度上有著深厚影響。在尼泊爾擔任志工時,招待我們的樸門農場主人和部分山區的住戶,都信奉婆羅門教,也幾乎以素食為主;在古城遊走時,則不難發現當地的飲食起居水平上,有著極大的落差。因此在這樣的飲食環境下,容易缺乏運動上蛋白質的補充,男主角也才會想辦法跟店家坳雞肉來給女兒充肌,並從母親的反應傳達其實在他們的廚房並不歡迎肉的出現。

父權社會與女權議題

第三點則是父權社會的狀況,詢問過信仰印度教的孩子,在種姓制度下除了階級分野非常明顯之外,儘管現在的思想比較自由,然而婚配依舊由他們的父母決定,父親更是具有絕對的影響力在孩子選擇的任何事物上。因此當他決定讓他的女兒將頭髮都簡短時,更有意味著和傳統父親相悖的做法,因為沒有了秀麗的長髮在婚姻上就很難被認同,也是這部電影想挑戰的地方。

(打敗男孩們並獲得人生中第一次摔角冠軍的吉塔。圖片來源:http://theladiesfinger.com/dangal/)

雖然看完的心裡總有些憤恨不平的覺得,為何不是母親出來支持他們女兒?為何不是他們女兒自己想練角力呢?而似乎她們的成功還是得靠著背後有個嚴厲父親的形象,然卻也不得不承認,即使像我們台灣這樣思想與言論自由的國家,女性仍然容易被醜化、仇視。更何況在片中的環境下,女性的聲音就顯得如此微薄,如同她們的母親一樣,生來就得為這個家庭犧牲奉獻作為強烈的對比,這樣不平等又有點諷刺的情況,似乎更能貼近這部電影所傳達對於現實狀況的沉痛呼喊吧!

同儕的影響力

然而,儘管透過上述觀點了解這部電影想傳達的意圖,仍然不是我所看見這部電影對我們最重要的啟發。或許,我們都看到了這部電影對於女性自我主權與能力的呼籲,但在這部電影中,最重要的關鍵卻莫過於同儕的影響力。當父親看到她們格鬥天賦的時候,女兒吉塔和芭比塔仍然非常否定自己在這上方面的能力,甚至一心「逃避」這樣一個不符合印度社會價值的強迫訓練,從頭至尾也很少去描述她們有多渴望成為冠軍。

(父親一聲令下要求女兒們跳水。圖片來源:https://goo.gl/pGcrCT)

反倒是父親幾近放棄訓練,從遭逢被配婚嫁的好朋友口中,說出她多麼羨慕她們能有這樣一個與眾女不同般的人生,還有這樣瘋狂的父親如此嚴苛的要求她們,是件多麼幸運的事,才從此喚醒她們自己想變強的意志;而在吉塔進入到國家代表隊訓練的冠軍之路上,父親卻在這時失去了如同教練般的資格,反倒是當芭比塔以實力證明父親的教法才是天下無雙的時候,吉塔才意識到不可以輸給自己的妹妹阿好丟臉的,所以還是要聽爸爸的話。

(吉塔在英聯邦摔角決賽時面對實力深厚的對手。圖片來源:
https://goo.gl/30Xb5f)

試想著,如果父親瑪哈維亞今天生的不是女生,而是男生呢?他是否也不把女生被歧視當一回事並習以為常?看了這部片後,是否依舊覺得即使想要破除這社會仇女、惡女的現象,仍舊得需要藉助男性的力量才辦的到?如果她們沒遇到同儕的激勵還會堅持下去嗎?而這樣的背景下為女性發聲,真的能改善女性在現實生活所遭遇到的窘況嗎?

成功本就不像電影這樣看似的簡單,而貼近真實的故事或許更能提醒著我們,該如何從自己出發以肯定自我,而不輕易跟這個社會的既有價值觀投降。適當的讓同儕給予意見,亦師亦友亦敵的彼此鼓勵來創造自己願意奮發的良好環境,並朝著成為你想讓世人記住你的樣子而戰鬥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南亞觀察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讓印度再度偉大起來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