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微思客》「太極宗師」不敵「格鬥狂人」,中國武術到底行不行?

其實,「能不能打」並不是了解中國武術的先決條件,因為中國武術的核心是一套「自保」文化,而不是「進攻」文化。

青的蜂/媒體人

4月27日,「太極宗師」雷公(魏雷)與「格鬥狂人」徐曉冬在成都進行對決,結果20秒之內,雷公就落敗了。很快,對決視頻在網上瘋轉,甚至引發了網友對傳統武術是否為騙術的討論。

魏雷(左)與徐曉冬(右)。(圖擷取自微博)

早在1953年,香港就有媒體質疑太極拳的實戰性,吳式太極拳師吳公儀與白鶴派拳師陳克夫立下生死狀,舉行比武大會。據稱,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靈感就源於此,不過從媒體報道和視頻錄像來看,雙方頗像小學生掐架,沒有飄逸招式,也沒有靈活技法,更沒有戰術素養。這場60多年前的世紀對決,就如同今天這場武林對決,雖然在結果上並不能證明太極拳整體落敗,但依然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一些未竟之問:中國武術到底是什麼?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其實,「能不能打」並不是了解中國武術的先決條件,因為中國武術的核心是一套「自保」文化,而不是「進攻」文化。《左氏春秋》裡講:夫王止戈為武,這就講到了武術的主要追求,主要是消停戰事、追求和平,甚至要不動干戈化玉帛。再具體來講,武術是一種帶領修習者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所謂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可見,防侵害已經是下武了,所謂主動挑釁、微博約架,表面上是給門派正名,實際上是打架鬥氣,根本不合中國人的武德。所以,在徐曉東KO雷公之後,有很多大師紛紛跳將起來,隔空喊話,實際是已經往下下武而去了。
(圖擷取自微博)

不過這裡有一個悖論,因為武術如果既強調實戰能力,卻又特別強調「隱忍不發」,最終會導致無法自證。這就相當於有人強調自己能打,但真要他打的時候,卻又說不能打,這就頗讓人懷疑了。這也構成了中國武術和西洋格鬥術的最大不同,在「大力士」那裡,一切靠拳頭說話,但在中國武術這裡,卻有一套哲學解釋。不過,並不能因此覺得中國武術是故作玄虛,說不清道不明,在真正的武術傳統那裡,大部分內容都有精神可溯,即便是看來玄之又玄的水上漂、輕功等,其實也並非是純虛構所致,比如輕功一開始是指步履輕快、縱跳自如,實際上是指肌肉鍛煉和平衡技巧,同樣的,多數武功的出發點都是教人鍛煉、修身養性。

但也恰恰是中國武術「無法自證」的這個特點,被很多野心家給利用了。在一些江湖術士那裡,動輒稱自己武功蓋世,甚至要通過惡意踩低別人來抬升自己。有很多人甚至扮起大師相,開課程、收徒弟,將武術變為生意經。也有很多所謂氣功大師,在網上傳播徒手變蛇、隔空打人的視頻,把自己形容得極其神秘,以此結識名流、收徒賺錢。這樣的江湖術士,其實是披著傳統武術外衣的騙子,對待「假武術」,就需要徐曉東這樣的人出來對決,以此戳破他們的真實面目。那如何識別這類術士?很簡單,特別喜歡吹噓自己如何了得,特別強調自己實戰能力的人,一般來說就是不合武術傳統精神的那類人。

簡言之,中國武術具有強烈的傳統文化烙印,它強調強身健體,強調修身養性,但並非意味著在實戰場景中,它就是最高階的存在。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武術沒有實戰能力,而是如果特別強調實戰,就應該像李小龍那樣精研技術,花時間鍛煉身體,而不是滿嘴跑火車,只知道「打嘴仗」;如果不強調實戰,只是拿來強身健體、蓄氣養神,少些凶狠決絕的鬥氣念頭,那就是對中國武術最好的詮釋。說到底,如今很多人對中國武術報以實戰上的過高期望,大都是武俠小說和武俠情結所致,更是弱者心態、想像性受辱和反擊的心理所致。

相關影片請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思客 「太極宗師」不敵「格鬥狂人」,中國武術到底行不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