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故事》挑戰野蠻小邦周:沒看過馬雅城徽,別說你最可愛

城徽原來可以這麼萌?!前陣子分享了史上最可愛之族徽銘文,而這次馬雅國駐臺辦事處不甘示弱,為大家獻上古馬雅文明的「城徽符號」一決高下,要爭回史上最可愛的封號!

馬雅人

前情提要

前陣子,中國古代友邦—野蠻小邦周發表了一篇有關商代族徽的文章,標題說商代族徽「史上最可愛」(詳見:漢字哪有這麼萌-史上最可愛之族徽銘文

這讓我們馬雅國相當不服氣,為了爭奪史上最可愛的「徽」,我們決定發出這份外交照會,用我們的城徽符號(Emblem Glyph)參戰,一定要爭回史上最可愛的封號!

在開始之前,我們馬雅國決定派出第一位參賽者 Piedras Negras 的城徽!類囧臉配上圓滾滾的裝飾符號,誰能抵擋他的萌呢?

城徽符號(Emblem Glyph)。(維基共享)

所謂的「城徽符號」是指在古典馬雅文字中,一種專門指稱城邦與王朝世系的字符。這類的字符讓我們知道馬雅有哪些城邦,也是我們瞭解馬雅古典期政治的重要基礎,可說是馬雅文字研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文字研究背後的故事與歷史意義吧!

破譯城徽符號

十九世紀,探險家在中美洲叢林中,發現了一座又一座已經被廢棄的古代城市,也發現這些城市的歷史,就用象形文字記錄在石碑、陶器上。不過,當時的馬雅人早已不識祖先所留下的繁複精美的文字。這些文字也就成為天書,成為未解之謎。

許多學者投入畢生心血,以求解讀這個神秘的文字系統。下圖就是今天的主角——城徽符號,它代表的是著名馬雅城邦提卡爾城(Tikal)。不知道讀者們是否也覺得不知從何解讀起呢?實際上,經過近六十年的研究,大部分的馬雅文字已經被破譯,馬雅文字是一種既表音、又能表意的混合型文字。因此,我們今日也已經取得解讀這些文字的鑰匙。

提卡爾的城徽(左)以及其拆解圖(右)

上圖的左側就是提卡爾的城徽文字,右側則是提卡爾城徽文字的拆解圖。一般而言,馬雅文字可以分成「字符」與「綴詞」,綴詞又可以分為前綴、後綴、上綴、下綴四種。綴詞的功用大部分是為了標記語言中的文法變化,例如過去式、及物動詞等文法變化。城徽符號的綴詞相當固定,大多僅包含前綴詞與上綴詞。綴詞代表的意義也大多相同。但城徽文字的的綴詞則是一種意義的補充,為整個城徽文字提供更多的訊息。

從右側城徽符號的拆解圖來看,城徽符號可拆成前綴詞、上綴詞、主要符號(Main Sign)三個部分。左邊串珠的部分就是前綴詞,馬雅語唸作「K’uh」意思是「神聖的」,也有學者認為代表「世系」的意思。至於文字上半部分的兩個圓珠,為這個文字的上綴詞,馬雅語唸作「Ajaw」,意思是「國王」。至於主要符號就是這個城市的代表符號,提卡爾的代表符號是「繩結」(Mutul)。整個文字翻譯起來,就是「神聖的提卡爾城的國王」,或是「神聖的提卡爾王朝世系」。

城徽符號的研究血淚史

今日,我們談起城徽符號的意思好像一派輕鬆,但馬雅城徽符號的研究史,實際上卻一場漫長、辛苦過程。

早在 1950 年代,當時的馬雅研究泰斗艾瑞克.湯普森(Eric Thompson)出版了《A Catalog of Maya Hieroglyph》一書,書中對於馬雅文字進行拆解與分類。在分類的過程中,湯普森將文字分為綴詞與主要符號,這套方法也成為解讀城徽符號,乃至整個馬雅文字的基本邏輯。

但是,真正對城徽符號解讀做出重大貢獻的,應該是 1958 年的海因里希.柏林(Heinrich Berlin)。柏林注意到城徽符號的地理意涵,列舉了 8 個對應古典期遺址的城徽符號。他認為這些文字表示某些特定遺址的地名,或是居住在這個地方的某些世系名稱。柏林的研究就像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一般,開啟了更多的爭論。學者對於城徽是否代表地名仍然有許多疑問。例如,俄國學者Tatiana Proskouriakoff(名字真的很長 XD)認為城徽符號可能指稱「王朝」。湯瑪士.西爾維斯特.巴特爾(Thomas Sylvester Barthel)則認為城徽符號的前綴詞與上綴詞都是裝飾,主要符號則是地名也是種族的名稱。又例如大衛.凱利(David Kelly)認為城徽符號就是指稱地名。雖然有很多種說法,不過凱利的地名說後來成為學界的共識,而原因主要有三個:

1. 有不少城徽符號,常伴隨土地的字符。
2. 城徽符號也常與介系詞「ti」一起出現,更是增加的城徽符號指稱地名的 可能性。
3. 凱利還提出了一個有點好笑的推論:「如果文字中沒有地名也有點奇怪

總之,地名說就這樣成為城徽符號意義的共識惹。

亞克齊蘭城的兩種城徽符號(圖片來源:http://research.famsi.org/uploads/montgomery/hires/jm03426eg04.jpg)

城徽符號的政治意義

當地名說成為共識後,研究者又開始進一步去探索城徽符號背後深層的政治意義。1968 年,巴特爾統計遺址使用城徽符號的情形,將馬雅的政治勢力分成四個地區,構建了他的馬雅政治地景的理論。

1973 年,喬衣斯.馬庫斯(Joyce Marcus)提出她對城徽符號政治意涵的解讀。馬庫斯認為城徽符號所涵蓋的地理範圍,不僅代表一個遺址而已,也可能包含了一整個區域。馬庫斯還進一步延伸巴特爾的看法,利用該遺址文獻提及城徽符號的情形,來推測兩城邦之間的從屬關係。馬庫斯提出「如果 A 遺址從屬於 B 遺址,則 B 遺址的文獻就一定很少提到 A 遺址。而 A 遺址應該會比較常提到 B 遺址」。藉由這個假設,馬庫斯將馬雅遺址分為五個等級,有城徽符號的遺址是第一與第二等級;有紀年碑但是沒有自己的城徽符號的是第三、第四等級;一些轉變中的小村莊則是第五等級。

換句話說,馬庫斯在研究區域上又加了城邦之間的從屬關係。而這些研究的基礎,都來自對於城徽符號的研究。

其後,另外一名學者亨利(Adam Herring)做出新的貢獻,他依據城徽符號的使用情形,以及前述馬庫斯的假設,把古典期晚期分為8個地區國家。這 8 個地區國家分別是 Puuc-Chenes、Coba、Calakmul、Rio Bec、Palenque、Yaxchilan、Tikal、Copan。

亨利的區域國家論為馬雅政治地景(political landscape)的研究開創了一個基礎,當然也有學者提出修正。彼得.馬修斯(Peter Mathews)就認為古典後期擁有城徽符號的遺址相當多,他們都有使用 Ajaw(國王)這個封號,不應該視為有從屬關係。因此,他結合梯森多邊形(Thiessen Polygon Program),發展城邦國家論,強調古典後期的馬雅可能有 60~70 個城邦,他們之間互相有合縱連橫的關係。

卡拉穆城的城徽符號(圖片來源:http://www.latinamericanstudies.org/calakmul/calakmul-glyph.jpg)

隨著其他馬雅文字的破譯,我們知道古典晚期的馬雅地區,分成兩大勢力。一個是卡拉穆城(Calakmul),一個是提卡爾城。兩個城市分別與一些同樣也使用城徽符號的城邦結成同盟,互相爭霸,形成古典晚期特殊的政治地景,學者稱為超級國家論。而這一切的研究,都起源自對城徽符號的研究。

 拉拉雜雜講了這麼多,看著上面卡拉穆城的城徽符號,我想史上最可愛的「徽」莫過於我們馬雅文字了!請小邦周不要坐井觀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挑戰野蠻小邦周:沒看過馬雅城徽,別說你最可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