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故事》比 KANO 還早!第一支橫掃日本的臺灣原住民棒球隊「能高團」

還記得 2014 年年初,電影中那個標榜著「不要只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的 KANO (嘉農棒球隊) 嗎?嘉農棒球隊不管在當時的台灣島內或是日本境內,都擁有超高的知名度(甚至現在也是);但是台灣第一個進軍日本的原住民棒球隊,可不是 1931 年的嘉農棒球隊喔!這一支球隊,是「後山的榮耀--能高棒球隊。

吳亮衡

還記得 2014 年年初,那個標榜著「不要只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的 KANO 嗎?

「心不正,球就不正。」「你知道怎麼種出又大又肥美的木瓜嗎?」「我們是來自台灣的嘉農!」一句又一句的經典台詞,不知道感動了多少觀眾。除了創下新台幣近三億的票房紀錄,更重要的是喚醒了許多大朋友、小朋友沉睡已久的棒球魂。

KANO 經典台詞「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不知感動了多少電視機前面的觀眾。

一般人對嘉農棒球隊的印象,總是聚焦於 1931 年打入日本夏季甲子園的事蹟,但如果回到過去來看,當時自詡為「台灣唯一的言論機關」──《臺灣新民報》的報導,卻是著重在「三民族」的角度來看待這支球隊。

正是因為棒球隊的成員是由本島人(漢族)、高砂族(原住民)以及內地人(日本人)所組成,《臺灣新民報》的專欄記者在〈嘉農野球選手團こそ 眞の臺灣代表團〉這一篇文章中,特別提到這是一個「真正的臺灣代表隊」,因為「嘉農棒球隊必然以超越其他球隊的運動者精神態度奮戰」。而台灣人得知嘉農棒球隊用這麼「複合式」的陣容進軍日本甲子園,激起的不只是對於棒球的熱情,更重要的在於民族主義式的認同,以及期望透過棒球,來證明「台灣人也是可以在國際場上占有一席之位的」!

內文提到「甲子園的棒球冠軍爭奪戰中,台灣早已好幾次派出代表隊。然而,大多是居住在台灣的內地(日本)子弟為主,不能算是真正的台灣島代表隊。而這次的嘉農代表隊,才可以說是真正的台灣代表隊。這支球隊以台灣吳姓選手為主投,亦有內地人、高砂族(原住民)等選手,是所謂的三民族混合球隊。」

嘉農棒球隊不管在當時的台灣島內或是日本境內,都擁有超高的知名度(甚至現在也是);但是台灣第一個進軍日本的原住民棒球隊,可不是 1931 年的嘉農棒球隊喔!這一支球隊,是「後山的榮耀」──能高棒球隊。

實際上,棒球引進台灣之後,最初僅是日本駐台人員閒暇遊憩的遊戲,直到 1906 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開始推動棒球運動後,以規格化、制度化的方式訂立棒球比賽規則,具有現代意義的棒球比賽才正式開展。

林桂興曾擔任花蓮港市會議員、花蓮港商工會議所議員、花蓮港近海運輸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花蓮港保甲壯丁團長等職務,也是能高棒球隊的重要推手。

這一波棒球風潮,迅速在台灣西部的中等學校漫延;花蓮地區則在 1922 年,由花蓮港廳長江口良三郎的主導下,成立「花蓮港體育協會」,參賽隊伍包含「鐵道隊」、「鹽糖隊」、「旭組營造隊」等等。其中,曾在旭組營造隊打球的林桂興,就是日後能高棒球隊(以下簡稱「能高團」)的重要推手。

「能高團」主要的球員都是由花蓮地區的阿美族青年所組成。過去,東部原住民進行狩獵的時候,常常撿拾隨手可得的石塊、竹棒作為輔助工具。這樣的訓練過程雖然沒有形成制度化的遊戲或賽制,但在投、打的過程中,卻建立了良好的反射動作及過人的體力。

1921 年,曾經擔任「旭組營造隊」主將的林桂興,無意間看到兩位舞鶴社的青年查烏馬與辜茂得,正在利用石塊與木棒進行類似投打的舉動。驚人的「石」速及準確度,使林桂興當下便決定以這兩位青年為核心,召集有興趣了解棒球運動的阿美族青年。最後,這隻棒球隊一共招攬了十四餘名的運動好手。

在教練林桂興的訓練下,棒球隊成績越來越突出,不僅打敗了花蓮港其他傳統強隊,主投查烏馬更在 1923 年的某一次比賽中,創下投滿 16 局的驚人紀錄。有鑑於此,花蓮港廳長江口良三郎與花蓮港街長梅野清太決定將棒球隊成員全數安排到「花蓮港農業補習學校」就讀,一方面提供更完善的訓練設備,同時以校隊、甚至是地方代表隊的名義進行訓練,期待日後能代表花蓮參加全島性的比賽。

除此之外,政府也希望藉此向阿美族宣揚殖民帝國的進步,並對阿美族部落進行「招撫」、「教化」的殖民作業。以上種種,都是為了避免原住民再次進行武裝反抗。與此同時,考量到以「高砂」為名過於籠統,不能突顯該隊以阿美族青年為主的特色,球隊最終改以阿美族主要狩獵場「能高山」命名。至此,「能高團」終於正式成立。

位於隊伍中間、身穿護具的人,就是能高團的隊長辜茂德(コモド)。

由於總督府刻意栽培,以及能高團員優異的運動能力,除了橫掃台灣東部的棒球隊之外,能高團也於 1924  年 9 月進行「西征」。儘管最終勝負參半,但以原住民青年為主的指標性特點,確實也引起了不小的關注與話題。

〈能高團對臺北商業野球スケツチ〉,《台灣日日新報》,1924.09.23,5 版。

1925 年,能高團在台灣總督府的支持下,從基隆港出發,準備在日本進行為期一個月棒球友誼賽。7 月 9 日,日本方面派出豐島師範學院,沒想到終局以 28:0 的成績大敗給能高團。為了不要丟日本帝國的臉,裁判只好趕緊宣布比賽結束,能高團的名聲,也在這一戰之後響徹日本各大媒體。在這一個月的比賽中,能高團共拿下了四勝四負一和的成績!有趣的是,由於每次比賽過程都是以阿美族語溝通,對於日本球隊而言,這也成為一種完全無法參透的「暗號」。

台灣第一位職棒選手羅道厚,曾打敗 KANO,並創下甲子園棒球場第三次完投、完封勝的無安打比賽紀錄。

在這次的巡迴比賽後,台灣「能高團」的棒球能力被日本許多球團看中,相繼派遣專員到台灣挖掘有潛力的球員。當時,能高團就有四位球員移居日本,在日本球壇表現優異。其中之一的羅道厚,甚至在 1928 年代表京都平安中學出戰甲子園,投出「無安打、無失分」的精彩比賽,幫助球隊拿下連續三場完勝,充分展現出這個台灣棒球小將的價值。其後,他除了進入棒球名校「法政大學」就讀,更在畢業之後成為首位以台灣原住民身分登場的職棒球員。

可惜的是,在征戰日本不久後,能高團面臨主導者去世、繼任的地方官員又無心經營球隊的局面,使得能高團的傳奇故事,也就這樣劃上了休止符。

資源較為不足的花東地區,在能高團興起之後,促使日本球團開始重視原住民球員的優異體能,紛紛派遣球探前往部落找尋棒球好手。若真要說能高團對於台灣棒球史的貢獻,除了是第一個完全由原住民組成的棒球隊之外,殖民政府也在培訓能高團的過程中,發現可以利用棒球運動來達到教化、宣傳帝國思想的功能。

能高團的出現,可說是見證了原住民族被納入殖民政府所建構的運動比賽之中。「能高」也為台灣棒球發展史上,寫下了短暫卻又絢麗的傳奇篇章。

參考資料:

孟峻瑋等,《旋動歲月:台灣棒球百年史》,台北: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06。

謝仕淵,《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台南:臺灣史博館,2012。

《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民報》《臺灣人士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比 KANO 還早!第一支橫掃日本的臺灣原住民棒球隊「能高團」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