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政治的所在:「延喜式」記錄下的平安京都

嵯峨天皇的時代,也是律令逐步建立起來的時代。他所主導的「弘仁格式」,將引自隋唐的法令,加入了日本在地的特色。這部格式,跟後繼者清和天皇主導的「貞觀格式」,以及醍醐天皇的「延喜格式」,並稱為「三代格式」。這些律令資料,也在整個平安京遺址幾乎都已經因為地層下陷和戰火燒毀而消失的今日,提供了人們想像和認識平安京的少數參考資料。

李拓梓

「延喜式」是平安時代留下來最重要資料之一,對當時的神祭、宮廷、官制等法制的施行細則,做了詳盡的規定,讓後世能夠從這些繁複的律令之中,理解平安時代的日本。不過收藏在東京博物館,前陣子借展到故宮南院的日本國寶「延喜式」珍本,最引人注意的,卻是背面的條坊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延喜式」館藏。(http://www.tnm.jp/modules/r_collection/)

從「延喜式」留下的紀錄,如果現在京都的中心線,是火車站一直到京都御苑的烏丸通;那麼「延喜式」當中記錄平安京的中心軸線朱雀大路,大約是在現在的JR嵯峨線下面。而皇居「大內裏」的入口朱雀門,則大概在今天的二條城附近。

依照「延喜式」的記載,京城內以內裏為中心,南北向的格狀社區稱作「坊」,從朱雀大路東西各延伸一到四坊,東邊是左京,西邊是右京;東西向的道路稱作「條」,從「大內裏」最北的「一條」開始,到南邊的「羅城門」,一共有九條。每個條坊外面,則圍著「大路」,條坊裡面交叉的,則是「小路」。大小路的名字,像是大宮大路、壬生大路、塩小路、錦小路,至今仍然沿用,有些在同一地點,當然也有搬家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九條和朱雀大路的交叉點,也就是京城的大門「羅城門」,便是現代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的所在。因為「生」和「城」的日語發音都是しょう,也因此小說有了各說各話的隱喻。在小說的背景平安後期,因為戰火之故,京都不復繁榮,所以門樓上才會有屍體、遊民、強盜出沒,而衍生出這個故事。

因為城市的規劃完全模仿當時較為先進的隋唐制度,所以平安京的左京就稱做洛陽,右京則叫做長安。又因為右京發展得比較落後,有錢人、公卿幾乎都在左京落戶,平安京的發展於是都偏向左京,因此「洛京」之名不脛而走,從各地到京都就稱作「上洛」,這個說法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平安京作為都城,一開始地位也不是那麼穩固。這個城市,是現在「平安神宮」祭祀的主神桓武天皇,為了躲避怨靈而從長岡京遷來的都城。以現代的眼光看來,以城市興建、國家能力的展現,以及律令制度規劃的角度,完成兩次遷都的桓武天皇,應該算是有作為的天皇。不過老實說,他能夠成為天皇,也是陰錯陽差之下的因緣際會。

平安神宮。(圖:維基共享)

在他即位的前一百年(671年),日本首都還在奈良平城京的時代,皇室曾經發生過激烈的衝突。被認為英明神武的天智天皇過世,他想將皇位傳給兒子大友皇子,但當時最孚人望的繼承者,卻是已經實際參與政務多年的天智天皇弟弟大海人皇子。於是大友皇子才剛剛繼位,大海人王子就立刻糾集兵力,對姪子發動攻擊。這場日本古代史上最大的叛亂「壬申之亂」,最終由大海人皇子獲勝,他繼承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天武天皇。

一百多年之間,換了好幾位天皇,但皇位的傳承一直有一個原則:繼承者一定要是跟天武系有關的人。

不過,就像被詛咒一樣,天武家總是沒有適合的男丁可以當天皇,皇子經常早夭,或者年紀實在太小,因此常常要請天武家的媳婦來暫時繼承一下。唯一一位執政比較久的天武家男丁,也就是修建奈良東大寺聖武天皇,也沒有兒子。

聖武死後,傳位給女兒,當時的規定是為了防止皇位被奪,因此單身的女帝也不能結婚,也沒有小孩。所以當她年紀稍長,大家就發現皇位沒人可以繼承,於是這位女帝,差一點把皇位傳給當時權力很大的和尚道鏡,不過此事被朝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阻止。因為一直到女皇死去,繼承者都沒有找到,最後由已經高齡六十三,每天唱歌跳舞,不管世事的天智系皇子白璧王繼位,也就是光仁天皇,這是一百多年來天智系首次從天武系手中奪回皇位。遷都平安京的桓武天皇,就是光仁天皇的兒子。

日本古代史上最大的叛亂「壬申之亂」,最終由大海人皇子獲勝,他繼承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天武天皇。(圖:網路)

天武跟天智系統的長期鬥爭,讓桓武天皇對天武系舊官僚、僧侶群聚的平城京奈良缺乏好感,於是他毫無留戀的遷都到今天大山崎一帶的長岡京。但是在長岡京,他又因為寵臣藤原種繼遭到刺殺,桓武天皇懷疑是自己的弟弟早良親王所為,因此將他流放。早良親王本來可以繼承皇位,結果被哥哥誤會而繼承不了,因此含恨而死,據說因為怨念太強,從此以後桓武天皇的身邊就開始雞飛狗跳,永無寧日。

當時長岡京天花橫行,桓武天皇的夫人、寵妾、母親接連死亡,又因為農民生病沒辦法耕作、又碰上大洪水,因此嚴重欠收,弄得民不聊生。最後壓垮桓武天皇的一根稻草,是兒子安殿親王的死。桓武天皇再也受不了,經過陰陽師占卜,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早良親王怨靈作祟所致,桓武天皇決定再一次遷都,遠離弟弟的怨靈。這一次遷都決定,就是794年遷都平安京的決定。

不過早期的日本皇室經常遷都,因此也沒有「定都」這種概念。平安京成為千年古都,是因為桓武天皇過世後,繼位的平成天皇先讓位給弟弟嵯峨天皇,卻因為跟弟弟理念不同,讓成為上皇卻依然想要霸佔權力的他,帶了大批公卿大臣離開平安京,回到奈良的平城京另立中央,並且企圖重新奪回已經讓予弟弟的皇位。不過這個計畫失敗了,弟弟嵯峨天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領兵打敗了哥哥,讓哥哥真正退隱。並且為了穩定人心,嵯峨天皇宣布爸爸桓武天皇的意思,是要讓平安京「定為萬代之宮」,京都於是正式經過認證,成為千年古都。

嵯峨天皇讓平安京「定為萬代之宮」,京都於是正式經過認證,成為千年古都。(圖:維基共享)

嵯峨天皇的時代,也是律令逐步建立起來的時代。他把改正律令的規定稱作「格」,改正施行細則的叫做「式」,他所主導的「弘仁格式」,將引自隋唐的法令,加入了日本在地的特色。這部格式,跟後繼者清和天皇主導的「貞觀格式」,以及醍醐天皇的「延喜格式」,並稱為「三代格式」。這些律令資料,也在整個平安京遺址幾乎都已經因為地層下陷和戰火燒毀而消失的今日,提供了人們想像和認識平安京的少數參考資料。是以,東京博物館收藏的「延喜式」珍本,也因此而得到日本政府的國寶認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