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嘉義公車票亭,不拆比拆更有願景

林奎妙

嘉義市政府為進行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改造,正催促著嘉義縣公車票亭的拆除作業。

這棟興建於1961年的兩層樓建築位於嘉義火車站出站後正前方,平時作為嘉義縣公車處的售票處、公車搭乘資訊站,同時也肩負車班進站時的廣播提醒,服務眾多年長乘客。對外地人而言,搭乘鐵道工具來此轉承公路運輸,與售票小姐的互動,便是與嘉義人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了,售票窗口不只傳遞資訊,也吐露著在地人情。小巧的票亭對本地或外地人都有存在感,正是這不可多得的意義,使嘉義市民願意趁年假發起守護行動,希望能改變市府政策,留下這棟屹立在火車站前已迄50多年的建物。

但嘉義市文化局在受理民眾「嘉義縣公車票亭提報」時,大抵是配合高層既定政策,採取最保守的做法來回應市民關心。年前先藉口已依文資法第15條的「五十年以上公有建物條款」作過文資價值評估,認定「建物無價值」故不再受理提報;年後好不容易在文化部勸誡下針對提報案開啟審查,但卻違反過去的慣例,刻意不通知提報人參與現場會勘,作法實在有違「民主聖地」的城市歷史。

嘉義市政府為進行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改造,正催促著嘉義縣公車票亭的拆除作業。(記者丁偉杰攝)

被錯估的戰後公有建築

戰後的建築,與殖民時期建物或傳統廟寺給人的印象不同,建築大抵講究功能性而非華麗裝飾。而這不以外型取勝的建築取向,在目前臺灣文資審議仍以年份久遠、是否有名人史蹟或歷史事件發生地、外觀獨特性的現實中,其價值判準就經常被錯估。去年十月被拆除的國光客運台北西站,扇形車庫的設計便是讓空間使用者(旅客)能清楚看到每條路線的乘車位置,在其座落的廣場上,大型巴士的停靠與出站動線也呼應著「扇形設計」;嘉義公車票亭規模雖沒臺北西站大,但亦靈巧地透過一樓的開放空間安置乘客等待的身心,使人免除路邊等車的煩躁感。因此,當面對這類「功能建築」時,其價值評斷就不單是看建築美學,而是更放諸建築於座落區位的連動、以及使用者經驗,才能周全論述它被構築時的意義。

公部門開發計畫帶來的文資浩劫

鐵道、公路文史資產的特殊性,就在於「人人有感」,無論是好感或負評,政策規劃上都值得開放討論來凝聚城市的共識與。面對各縣市紛紛以鐵路高架、地下化來作為施政焦點,未經過審慎辯論的政策勢必會對居民、文化資產的深遠侵害,如何在政策成形前做好「文化影響評估」,已成為台灣文資保存刻不容緩的要務,否則等民眾知情後再發動提報,緩不濟急的情境下,官民衝突不斷將是可預見的後果。

過去一年,臺北市的西區門戶計畫拆除歷史建築、民宅,已飽受批評,「雙哲」之一的涂醒哲市長,是否真要步上拆除大隊的後塵,以拆除票亭來成全站前門戶規劃?留下票亭,售票處可繼續作為轉承服務據點,二樓完整的空間可講述火車站前二二八的血淚,也可做為候車的咖啡、阿里山茶小站,熱情的市民提供無數的點子等著市長來實現,請嘉義市展現保存舊市公所時的善意,收回錯誤的規劃吧!

(文化公民)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