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遊藝術史》十八世紀的Google街景地圖:朱塞佩•瓦西的羅馬壯遊

迷路時,第一個會想到什麼? 不可否認十之八九會讓人想到google map,這個二十一世紀的偉大發明,解救了許多「迷途」的羔羊。然而這樣的街景紀錄巧思,早在十八世紀,義大利著名版畫家朱塞佩•瓦西,就已經運用銅版畫作的方式,呈現出類似Google的街景拍攝,真實地紀錄當時的羅馬街景,兩者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言而喻。

漫遊藝術史

二十一世紀的偉大發明­­­­­──Google Map,讓我們不用再拿著複雜難懂、收納不便的紙本地圖艱辛找路,而其中人們愛用的「Google街景地圖」,只要動動手指在手機地圖上拉一拉,真實的街道場景便映入眼簾,使得不太會認路名的人,也能靠著實景地標,依照相對位置推敲出目的地在哪裡。而Google拍攝街景地圖的方式,是開著一台配有照相記錄功能的車子,邊開邊拍,記錄下開過當下的街道,也因為如此使得許多像「Google地圖的奇蹟,主人淚見過世的愛貓」、「Google地圖街景意外拍通緝犯」這樣的新聞,頻頻出現在新聞報導中。這樣透過地圖觀看街景的技術,讓人不得不感嘆現在的科技實在是日新月異!

然而,十八世紀的朱塞佩•瓦西(Giuseppe Vasi),早就已經這麼做了。

朱塞佩•瓦西,是十八世紀義大利著名版畫家。1710年出生於西西里島,1736年移居羅馬。從1747年到1761年間,他出版了《古今羅馬的壯麗》(Delle Magnificenze di Roma antica e moderna)套書,內容共10卷,包含241幅表現羅馬景觀的銅版畫作品。而這套銅版畫作品與Google街景地圖所拍攝的街景照片,兩者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由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與蓋蒂基金會(The Getty Foundation)合作建立的網站──「意象城市:朱塞佩•瓦西的羅馬壯遊」(Imago Urbis: Giuseppe Vasi’s Grand Tour of Rome),研發了一套網路地圖,把坐在電腦前的我們快速拉進十八世紀的義大利,彷彿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並展開了一場特別且充滿歷史味道的「羅馬壯遊」(1)。

「意象城市:朱塞佩•瓦西的羅馬壯遊」網站中的這套地圖,運用了與瓦西同輩的義大利建築師──喬凡尼•巴蒂斯塔•諾利(Giovanni Battista Nolli, 1701-1756)於1748年所繪製的羅馬地圖(La Pianta Grande di Roma)(2),作為搜尋位置的資料庫。

諾利所繪製的羅馬地圖,作為搜尋位置的資料庫。(照片源自於網站)

只要點一下諾利地圖上的街道位置或建物標記,便會跳出瓦西銅版畫所描繪的十八世紀相對應羅馬城各地之景致。而這套地圖更特別的地方在於,只要點下方有照相機圖示的展示照片(Show photo)按鈕,便會跳出二十一世紀羅馬城市相對應的位置景觀照片,我們除了能透過地圖比對出古今街景不同外,這些從古至今依然存在的建築物,經過時間的洗刷之下仍然屹立不搖,更加令人讚嘆。

現今的「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 之貌,依然維持著兩百多年前銅版畫《人民廣場與埃及方尖碑》(Piazza del Popolo con Obelisco Egizio)中的模樣。(照片源自於網站)

除此之外,銅版畫中更是暗藏著玄機。

從這個便利的建物細節說明功能鍵,我們能夠輕鬆得知,這張人民廣場銅版畫右側是奇蹟聖母堂(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左側是聖山聖母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而中間的長柱則是埃及方尖碑(Obelisco Egizio)。(照片源自於網站)

但也有一些十八世紀的地景樣貌,現今已經不復存在了,還好,我們還能透過瓦西的銅版畫作品,遙想當年的景致風貌。

倫加拉的柯爾西尼別墅劇院(Tearto di verdure nella Villa Corsini alla Lungara),銅版畫中的建築現在已經完全拆除了,幸虧有版畫保存作為記錄,才讓我們看到當時劇院被鬱鬱蔥蔥的植物簇擁的景象。(照片源自於網站)

「意象城市:朱塞佩•瓦西的羅馬壯遊」網站中的這套地圖,替後世保存了十八世紀的建築記憶,以及成為研究羅馬城的今昔比對之絕佳豐富史料,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最為好玩的地方在於:如同我們在使用Google街景地圖時,路上的街景人物與剛好被相片記錄下來的事件場景,總會帶給人無比的趣味與驚奇。瓦西的銅版畫中,除了建物以外,街景上人們的活動日常,也十分有趣。筆者最喜歡仔細看版畫中的小細節,會發現瓦西有時會放很多有趣的小插曲在裡面。

這幅《聖貝南西奧與安梭凡諾教堂》(Chiesa dei Santi Venanzio ed Ansovino)某處,藏著頗具趣味的情節彩蛋,你發現了嗎?(照片源自於網站)

來,看不清楚嗎?讓我們放大來看:

畫作角落中似乎發生了一場街頭打架的情景!真令人好奇到底是怎樣的糾紛,會使人失去理智在大街上揮動拳頭?而銅版畫彷彿凍結了時空,讓這場暴行流傳到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但是到底為什麼瓦西要在版畫中安排這麼一個小插曲?我們就不得而知啦!(照片源自於網站)

隔著時空,會心一笑,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如同尋寶遊戲般,讓我們一起沿著諾利的羅馬地圖以及瓦西的銅版畫,從中找尋這些好玩的細節,並且深入探索十八世紀的羅馬城吧!

「意象城市:朱塞佩•瓦西的羅馬壯遊」(Imago Urbis: Giuseppe Vasi’s Grand Tour of Rome)

網站網址:http://vasi.uoregon.edu/index.htm

延伸影片:

Giuseppe Vasi’s Rome: 

延伸書目:

Tice, James, and James G. Harper, Giuseppe Vasi’s Rome: Lasting Impressions from the Age of the Grand Tour, Oregon: Jordan Schnitzer Museum of Art, 2010.

1) 壯遊(Grand Tour)是從17世紀中期開始流行於歐洲貴族之間的旅行。他們前往法國和義大利各地跋涉,尋求藝術、文化和西方文明的根源。憑藉幾乎無限的資金,貴族接連數月或數年漫遊各地,他們訂購繪畫,完善自己的語言技能,並與歐洲大陸上流社會交往。總而言之,壯遊是提升社會地位、教育水準,以及體驗新的文化和冒險的機會。

2) 1748年,義大利建築師喬凡尼•巴蒂斯塔•諾利,為羅馬做了新的城市計畫,他利用精確的數學、測量學等繪製出嚴謹的羅馬地圖。諾利將羅馬的城市地圖依照空間性質以黑白兩色繪製,所有跟上帝或君王有關的空間,如教堂、宮殿、街道、廣場,都是白色的;其他的空間,也就是一般平民住宅,則塗成黑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 十八世紀的Google街景地圖:朱塞佩•瓦西的羅馬壯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