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酸青週記》這是場「國權」無法再為「人權」掩護的戰爭

直接引用聶永真寫給政府的話吧:「我們此時此刻就在等執政黨跟法務部做正確的事,做不怕失敗的事;正義沒有鄉愿的空間,法律絕對禁止為偏見服務,你們的政治生涯對我們一點都不重要,就算你今天輸了選票也要最好他媽的贏得一個讓全世界尊重的歷史。」

范綱皓

從野草莓學運到反媒體壟斷,再到318學運,中間幾波較大的社會運動,雖然都有各自的成因,反財團、反土地徵收、反自由貿易,但是我們都很難否認「中國因素」的影響,只是成分多寡的差別。

520新政府上台後,台灣歷經第三次政黨輪替。總統大選前發生了318學運、反黑箱課綱、中國數度干預台灣選舉、馬習會、「周子瑜道歉事件」,某程度上民進黨也因為「中國因素」而被推上了執政之路。

面對中國的打壓,民進黨知道,只要守住對九二共識的否認這條底線,堅決否定「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對民進黨就至少會打出60分的及格分數。

不過,執政之後,「中國因素」這一招,還能用多久?還有多少年輕人會買單?

民進黨能勝選、全面執政,被認為是幾波社會運動累積下來的公民力量,以及中國因素共同促成。(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中國因素」的世代差異

不可諱言,民進黨只要堅守拒絕「中國因素」、否定「中華性」這些底線,對很多台灣人來說,它便還是個「值得信賴的政黨」。

如:長期支持台灣主體價值、把國族意識擺在第一的長老教會、老台獨社團(北社、南社),這一類的民進黨支持者,就絕對不可能會放棄民進黨,改支持國民黨。

對很多老一輩的人來說,「台灣主體意識」的第一品牌還是民進黨。民進黨也知道這塊神主牌不可能放棄,緊抓著就還是可以維持三到四成的基本盤。

從「統一全國國定假日」的政策來看,有人說蔡英文是「砍假總統」,但同時也有人護航直喊:「砍得好!」把威權時代、中華性滿點的假砍掉,總會有一群人拍手叫好。

不過,年輕一輩,面對這種「勞權」與「台灣主體意識」相互衝突的情況,心中所想的可能就不是「去中華性」、「台灣主體意識」優先了。至少,守著台獨立場的年輕人,還會要求「砍掉象徵權威的七天假,但是要重新訂定屬於台灣的國定假日」這種說法,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管「台灣主體意識」,直接強硬地要求「一天都不准砍」,把勞權拉到第一順位。

對年輕人來說,讓國民黨下台,已經是對「台灣主體意識」投出信任票了。在八成以上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社會氛圍下,民進黨上台,守住「台灣主體意識」已經是基本功,如何加分,就看民進黨在「進步價值」上能展現多少的誠意。

台灣主體意識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但人民很可能是以一種「認同已完成」的心情投票,接下來對民進黨執政成績的檢驗,就不會再把「去中國化」當成安慰劑使用。(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沒有中國因素,民進黨還能得分嗎?

再次強調,對民進黨傳統的支持者來說,只要守住「台灣主體意識」這條底線,他們就不會跑掉,也不會轉而支持國民黨。國民黨是他們一輩子的痛與恨。

更白話一點,長老教會、台灣北社那群人,不會因為立法院通過「民法修正案」,讓同志可以結婚,就轉而支持國民黨,頂多只是每天轟炸總統府,煩死蔡英文罷了。

又如:新政府為了土地正義,打擊高房價,祭出調整地價稅的政策時,台灣社、台灣南社、台灣北社等本土社團,卻跳出來帶頭反對,呼籲新政府暫緩調漲地價稅。

如果土地正義、人權議題,民進黨都妥協,年輕人會怎麼看?選前,大動作推出彩虹卡、拍影片說「我是蔡英文,我支持婚姻平權」,現在卻對價值退縮,年輕人當然直覺產生不信任感。

在「民法修正案」這一題,沒有中國因素可以護航民進黨,就是赤裸裸地挑戰民進黨對於「人權價值」守護的決心有多高?

是否修改民法讓同志可以結婚,不僅和中國因素無關,甚至是蔡英文競選時表態過支持的議題,在「國權」無法護航「人權」的情況下,民進黨恐怕已沒有可供躲避的保護傘。(圖:Hsin Yi Wang提供)

立專法就是挑動世代衝突

一旦有人開啟「立專法」之類的說法,讓年輕人感覺到民進黨「棄守價值」,民進黨就回不去了。

2016年總統大選,年輕人投票率74.5%,其中20歲至39歲選民,超過五成以上都投給蔡英文與陳建仁,朱立倫與王如玄只拿了6.4%,是兩大黨差距最遠的群體。這樣的選民結構,將會延續十年、二十年,長期影響台灣未來的選舉結果。

另外,20歲至29歲的年輕人超過八成支持直接修改民法,保障同性伴侶,30歲至39歲也有將近七成。民進黨放棄這一塊,會流失多少年輕選民的信任?我相信是值得民進黨多考慮一下的。

跳出選舉的角度,從社會抗爭的角度觀之,「民法修正案」的雙方對壘,也是一項沒有中國因素的世代價值之爭。

修民法正反方自發性的網路攻防,延伸到全台灣遍地開花、打游擊戰的「婚姻平權小蜜蜂」、「反抹黑、要洗白」的「高壓水柱塗鴉」對抗財團撐腰的教會媒體攻勢,都顯示不同世代在抗爭、表達意見方式上的差異。

「民法修正案」雖然是為了保障同志權益,爭取讓同性伴侶有「選擇」的權利,但是不論是支持或反對方,都有異性戀與同性戀相挺,所以這並非同性戀和異性戀之爭,而是「世代價值之爭」。不同世代對於家庭的想像、人權價值的堅持、民主實踐方式的差異之爭。

爸媽,你們不懂為什麼同志需要婚姻的保障,我們就走上街頭解釋給你們聽。爸媽,你們接受了具有財團撐腰的教會洗腦,我們就用你們聽得懂的方式,做懶人包、長輩圖、闢謠影片,傳給你們看。教會有錢包下四大報半版廣告、在熱門黃金時段買下電視台廣告,我們也展現創意,半夜偷偷摸摸用高壓水柱,在城市的道路上、牆壁上洗掉髒汙,浮出乾淨潔白的字,逼得你們正視我們的訴求。

抗爭,不見得要花大錢、給便當、動員群眾,才能召喚出「沉默多數」。當抗爭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是年輕人的民主表現方式,更是年輕人的悲哀。我們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抗爭,才能推動社會往更進步的方向前進。

贊成修民法的一方,沒有財團支持、沒有廣納奉獻的教會砸下大把鈔票買電視廣告灌輸民眾錯誤、抹黑的資訊,只能打游擊戰,靠「眾多單數」表達理念。(圖:But Er Scotch提供)

去創造適合你生存的社會吧!

同志朋友知道,這一場戰爭,是為自己而戰,是在創造一個適合同志生存的社會。

至於,為什麼非同性戀的朋友要挺身而出,上街當小蜜蜂、用高壓水柱來塗鴉呢?因為,他們也在創造適合年輕人生存的社會。

這些在全台灣遍地開花的行動,不只是鼓勵大家走進人群,它還代表了新世代實踐民主的價值。我們正在實驗一件事:台灣的民主,究竟能不能不再被恐懼、仇恨、造謠生事的言論,影響了人民對於價值的判斷,回歸到理性的政策討論?如果不能,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方式,好好地讓理性討論成真?

承擔改變社會的人,永遠都是這個社會上極少數的人。這些極少數的人,一旦做出行動,就是在創造歷史,就有可能讓社會變得更好一點。

年輕人走入群眾,為自己創造更適合生存、更符合人權價值的社會,也協助政府不再被仇恨、恐懼和抹黑的言論左右,勇敢地創造歷史,至少,完成選前的承諾。(圖:Hsin Yi Wang提供)

站出來吧!年輕人,我們一起打造一個適合我們生存的社會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