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大不該帶頭製造階級

◎溫順德

台大校務會議通過,增設「國際學士學程」,單獨招收國內外學生,全部課程以英文講授,一年學雜費六十三萬,遭致「製造階級」批判,也引發公平性之疑慮。

台大在校務會議通過增設「國際學士學位學程」計畫。(記者李盈蒨攝)

為與國際教育接軌,促進高教多元發展,台大籌設國際學程,延聘知名學者授課,打造優質學習環境,盼能吸引海外學生,並留住國內頂尖學生,出發點雖值得肯定,但目前台灣高教環境國際化條件仍然不足,台大欲以國際學程,招收國內優質學生,對家境富裕學生而言,其實無多大誘因;而採獨招申請入學,以高學費收本地生,在「仇富」的社會氛圍下,反遭質疑「製造階級」,甚至被指為權貴服務,恐是得不償失之舉。

回顧大學入學制度,以往大學聯考時代,不論考生社經地位,不管居住都會偏鄉,只要努力就能出頭。然多元入學實施後,申請入學名額日增,備審資料耗時費力,甄試開銷更是驚人,都會學生佔盡優勢,偏鄉學生難望項背,社會正義淪為空談。台大楊校長上任後,各種場合一再強調,教育不能空有理念,應從人性角度思考,更需顧及城鄉差距,而今卻是背道而馳,成立國際學位學程,為經濟優渥的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資源,變相剝奪弱勢機會,豈不令人匪夷所思?

為爭奪優質高中生,各校莫不全力以赴,為讓學費得以鬆綁,各校也都絞盡腦汁。台大身為高教龍頭,率先突破傳統窠臼,另闢獨招入學管道,並採取高學費政策,清交成怎會不跟進,其他大學焉能坐視?當高學費時代來臨,高等教育走向階級化,弱勢還有生存空間?國際學程非不可行,但需兼顧公平正義,若入學後再行甄選,且對經濟弱勢學生仿「希望入學」方式照料,提供學費及生活扶助,既無損一般生權益,又增加弱勢生機會,才是兩全其美之策。

教育乃階級流動之階,但多元入學上路後,頂尖大學幾無寒門,私立大學多是寒士,教育貧窮的世襲化,已成當前高教警訊。任何考試制度興革,必須考量公平正義,尤需多些人道關懷。台大成立國際學程,採高學費方式獨招,豈是承擔社會責任?教育當局能不堅持?

(高中教務主任)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