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農業南向

農業與新南向政策的關係,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產品賣出去」這樣一個簡單命題,而是思索「農業如何走出去」的大命題!農業如何走出去必須考慮台灣當下的國際處境,也正因為如此「農業得走出去」,反過來可以成為台灣國際空間開展的一個破口。

焦鈞

近日農業的熱門話題之一,莫過於政府新南向政策與農業之間的「正向關聯性」為何?坊間媒體報導、評論者眾,更多的焦點是集中在所謂的「台灣水果是和外銷東南亞市場」這樣的一個命題上;然仔細深究整個政策脈絡,以及台灣農業當下體質與挑戰,不難發現「農業南向」這樣一個命題,是需要經過辯證與淬煉,方能萃取其精華反饋至農業發展未來方向之規劃。

不厭其煩地自我檢視當前農業的困境與挑戰

從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百年大雪開始,到上個月接二連三的颱風造成巨大的農損,已經說明了台灣農業在整個產業環境中的「弱勢」角色,毋須贅言;台灣農地的破碎化、從農人口的老齡化、產銷結構的單一化,加上農糧自足率的相對偏低、更不要說面臨農業強國的強力叩關,農業問題早已上升至國安層級,唯有農業全面改革與產業升級,方能因應困局與挑戰。

從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百年大雪開始,到上個月接二連三的颱風造成巨大的農損,已經說明了台灣農業在整個產業環境中的「弱勢」角色。(記者邱芷柔攝)

在此清楚地問題意識下,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提供了台灣農業未來發展的一種可能性,也打開了另一扇窗給了關心台灣農業的人另一個思路。沒有人會否定,農產品做為農業產業的核心,所必須面臨的市場競爭的嚴酷性,也沒有人會天真樂觀地認為,只要把「產品賣出去」台灣農業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關鍵在於,能否有正確的問題意識,而不是以狹隘的眼光去做偏頗的非理性批判。

事實上,從小英政府年初當選迄今,就已經不斷地宣示未來農業政策,絕對要緊扣這樣一個問題意識,從引發爭議的美牛開放進口問題,到最末端學童營養午餐供應安全控管,農政單位都展現出一定程度的承擔性,也不忘回頭審視過去的政府在農業政策的腳步跟進上,各種可能的落後情況。也就是說,唯有透過不斷地政策反饋,才能在政策推動上避開了閉門造車之見,也希望透過更充分的溝通,得到農民的認同與支持。

新南向政策與農業

就此把問題的視野拉高來看,農業與新南向政策的關係,就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產品賣出去」這樣一個簡單命題,而是思索「農業如何走出去」的大命題!確實,農業如何走出去必須考慮台灣當下的國際處境,也正因為如此,「農業得走出去」反過來可以成為台灣國際空間開展的一個破口。

農業與新南向政策的關係,就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產品賣出去」這樣一個簡單命題,而是思索「農業如何走出去」的大命題。(資料照,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別忘了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一直持續到現在,仍有為數眾多的農業專家,默默地在全球各地協助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業技術提升;這群無名英雄們,就是台灣農業走出去的先鋒隊伍。他們將台灣的優良品種、農耕技術與行銷策略,帶到世界各地播種,早已為打下台灣農走出去的基礎。

政府新南向政策的農業戰略,是根植於這樣一個高度,絕非曲高和寡,而是要找回過去的農業光榮;只是國內的農業政策腳步無法跟進,讓這樣的光榮逐漸黯淡。這是政府在啟動新南向政策時,農業產業要如何重新搭上列車,一個很重要的思維原點。

回到農業產業的全貌,就是從生產源頭到末端銷售;輿論的焦點過度集中在農產品出口這樣一個單一性議題上,見樹不見林的情況下忽略了台灣農業的整體戰略性高度,也造成對農業南向的曲解。在市場全球化的趨勢下,加上環保、生態、永續發展意識的抬頭,農業的轉型升級與走出去,自然得順著這樣的理絡,清楚地找到自身定位。

沒有人會否定,農產品做為農業產業的核心,所必須面臨的市場競爭的嚴酷性,也沒有人會天真樂觀地認為,只要把「產品賣出去」台灣農業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資料照,記者陳文嬋攝)

因此,我們來認真審視,農業南向的幾種可能性與面貌,從農業的最源頭來發展生物性有機質肥料、農業資材、農機具、到農業設施的場技術輸出,搭配完整與系統性的市場調查與產品競爭力提升,回到國內農業生產技術的全面升級,田間管理的國際接軌、採後處理的技術提升、產品分級的規格統一、品種改良技術的不斷精進,以及周邊配套的農作物保險的救濟機制、農業勞動力的合理補充、年輕務農者的輔導機制,為有上述全方位的關照,「把產品賣出去」這樣命題,才是真命題。

於是,外界關注的農業國家隊,自然也就不會只是一個單純買賣農產品的國家隊,而是肩負台灣農業4.0落實的政策執行平台。農業國家隊放眼的是,透過策的商業化運作機制,得以更靈活、彈性地面對市場的高度競爭與變化,以更務實的市場消費導向,對政策部門做有意義的反饋,形成一個正向循環,避開政策空洞而達到真正的落實與開展。

東南亞是南向的一個市場目標,農業自然不該置身事外;而更南邊的澳大利亞,之於台灣更具備了反季節生產與地廣人稀的差異互補性;成熟的東北亞與美、加、歐陸市場,特別是台灣之於日本,更可反向思考成為「讓台灣成為日本的精緻農產品的海外生產基地」,更據此外溢東南亞市場。當然,還有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回教國家市場」,龐大的人口基數與特殊的「HALA認證體系」,都是台灣農業走出去的藍海市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