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都更全面進化 2.0

◎五四三

台北不動產界,近來總傳著一句話:「都更已死」。錯!台北市政府用實際的行動告訴大家,都更不但沒有死,而且還進化了!

台北市政府在今(2016)年10月4日,透過財團法人台北市都市更新推動中心辦理了最新的一次公辦都更招商說明會,除了與台灣大學合作的台大紹興南街基地案之外,另外端出了兩道新菜色:「捷運中山站中山段公辦都市更新案」及「捷運大直站北安段公辦都市更新案」。這兩個個捷運站旁的都市更新案,除基地條件特優令人眼睛一亮之外,其對本國都市更新條例的詮釋更是為所有都市更新的從業人員開啟了一道全新的視野。

台北市政府用實際的行動告訴大家,都更不但沒有死,而且還進化了!(記者郭安家攝)

第一也是最大的亮點就是:空地。

《都市更新條例》第三條定義我國的都市更新係指「在都市計畫範圍內,實施重建、整建或維護措施」。關鍵的「重建」、「整建」及「維護」,非常明顯都是針對「建物」來實施。也就是說,《都市更新條例》基本上就是針對老舊建物的改建而生的。

然而,看看上面兩件新菜色的範圍:全!部!是!空!地!

現況是停車場的兩宗土地,透過台北市政府的魔法,搖身一變,變成享有容積稅金等各種獎勵的公辦都更案。此後,正式宣告空地也可以辦理都更,這麼方便的開發方式,不動產界還有甚麼好抱怨的嗎?

第二個亮點:鄰地。

向來政府單位對都市更新的理想就是大範圍的更新,最好是全街廓一次性辦理。所以從郝市府時代辦理老舊公寓專案以來,市府推動大範圍或全街廓的更新不遺餘力。檯面上的人物不分藍綠(如張金鶚、張景森)或社會團體,均強力宣傳大規模都更才有公益性的理念,都更審議也全面要求實施者擴大範圍納入鄰地。為此,業界陷入了無止盡的鄰地協調。不但在整合初期即陷入無法確定範圍的痛苦,即使進入最後的審議階段,鄰地也可以透過不斷的陳情拖延審查進度。

現在,市政府告訴大家:鄰!地!不!用!整!合!

最新的兩個公辦都更案,在同一街廓中均有一般民眾的舊建物存在,惟市政府告訴投資人,不用協調,不用在乎旁邊的鄰地是否還有更新的機會,也不用管甚麼人行道連貫之類的枝微末節,100%的公有土地可以直接送出事業計畫,市府還會加速審查協助快速通關。不啻是給了奄奄一息的都更業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第三個亮點:公宅。

公共住宅在2014及2016兩次選舉,均是候選人的主要政見。柯市長當選後也在台北全力推動。除了可單獨興建的基地以外,不論是聯合開發或是一般民間的都市更新,只要有公有的土地通通拿去做公宅。甚至連不是台北市的土地,也要求中央撥用做為公宅的基地。民間陳情或反對意見通通都打成反改革天龍人的自私想法,公共住宅政策是不可挑戰的存在。

那這兩個案子提供了多少公宅呢?答案是:完!全!沒!有!公!宅!

中山站案市府說要拿來當辦公室(住宅區的土地為什麼可以規劃辦公室這個問題就先放一邊了),大直站的案子要規劃商辦大樓及住宅(住宅區的案子為什麼可以有商辦大樓這個問題也先放一邊了),通通都沒有公共住宅。苦於一般民宅與公共住宅混和規劃困難的業者,快點來投標公辦都更案,這裡沒有一房兩房三房的設計限制,沒有動線分離的管理問題,也不用管甚麼打折出租抑制房價的政策目標,可以早早拍賣早早賺錢唷!

2009年,美國人拍了一部只有名字一樣的《七龍珠:全面進化》;2016年,台北市政府推了一個只有名字一樣的「都市更新:全面進化」。看著市政府的簡報,感覺就跟當年看著電影裡的白人小屁孩比劃著波動拳的動作,心裡想:這個是悟空的龜派氣功都市更新嗎?

可以確定的是,在一樣可以享有都市更新完整獎勵的情況下,「全部都是空地」、「鄰地不用整合」、「完全沒有公宅」,將給台北市帶來全新的開發體驗。

台北市公辦都更還有更多神奇的內涵等您來發掘,請一定要親臨體驗領標單!

(建築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