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日本自由行》日本巨像之謎(上):如同招財貓的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是紐約最著名的地標,卻在日本遍地開花。日本獨鍾自由女神像與70、80年代高度經濟發展有關,地位甚至媲美招財貓喔。

林翠儀

最近看了一個日本節目,統計日本全國各地存在的自由女神像至少有80座。

自由女神像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尊矗立在紐約曼哈頓自由島上,法國送給美國的獨立百週年賀禮,落成於1886年10月,高48.06公尺、重225噸,她是紐約的地標物,也是美國的象徵。

賓館與小鋼珠的另類招財貓

既然是美國的象徵,為何會在日本遍地開花?

時間得回溯到1970、80年代,日本高度經濟成長期之後帶來了休閒產業興盛期,尤其是賓館(ラブホテル)和小鋼珠店(パチンコ)如雨後春筍般,在日本全國一家一家開幕。有人形容只要店門一開就千客萬來、財源滾滾。

店家口袋深,外觀也愈搞愈華麗,不曉得是從哪家店開始,有人在店招上設立3D自由女神像,結果引起大跟風,自由女神像幾乎成了賓館和小鋼珠店的定番看板。

日本庶民文化研究家町田忍指出,自由女神像非常醒目又吸睛,另一方面也代表當時社會對美國的憧憬。總之,賓館和小鋼珠店等休閒產業強調的是「享樂」,自由女神猶如招財貓一般,告訴民眾「這裡是一個可以自由享樂的天堂」。

町田忍說日本的招財貓也是起源自花街,後來漸漸地滲透進百姓的生活,日本人對於招財招福的吉祥物抵抗力極低,所以自由女神像也慢慢的擴散開來,遊樂園、公園、餐廳也跟著設立自由女神像。

日本山形縣有家工廠專門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複製自由女神像,據說一尊大約4公尺高的女神像,大約需要花1個半月完成,價格約200萬圓左右,泡沫經濟時期訂單接不完,現在生產線已完全停擺。

隨著泡沫經濟的瓦解,賓館和小鋼珠店跟著蕭條,自由女神像也慢慢地在街坊中消失,成為人們懷舊的景物之一。

小鋼店招上巨大的自由女神像。(http://www.lunchsoon.org/log/2005/08/11.html)

賓館上方比著V字手勢的自由女神像。(http://wintwins.exblog.jp/12715779/)

位於台場的富士電視台,屋頂的圓球瞭望台配上自由女神像,乍看之下很像小鋼珠店。(http://ameblo.jp/genten-nippon/entry-11011715891.html)

接下來介紹幾尊日本「經典款」的自由女神像。

台場「正宗」女神

位於東京台場海濱公園的自由女神像,是許多遊客到此必拍的人氣景點,尤其是晚上搭配背景彩虹橋的構圖,幾乎已成了東京的代表夜景之一。

台場的自由女神是日本唯一正宗獲得法國公認,並且在法國鑄造的複製品,青銅材質、含底座高12.25公尺、重約9噸,設立於2000年底。

這事必須提到以「親日家」聞名的法國前總統席哈克。席哈克在1995年上台,大力推廣法日文化交流,席哈克本人訪日次數超過40次,曾邀請日本相撲到法國比賽,創辦巴黎的日本文化會館。

當時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也給予熱情的回應,將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定為「日本法國年」,為了提高話題度,法方派出了巴黎塞納河畔的自由女神像到日本「出差」。

這尊自由女神像是1889年住在法國的美僑送給法國的回禮,以紀念法國大革命百週年慶,高11.5公尺、重14噸。這次是塞納河畔自由女神像揭幕109年以來首度到外國出差,而且一待就將近1年。

1999年1月自由女神出差期滿返回巴黎,進駐台場的日本企業帳然若失,出錢出力希望女神再度降臨,法方也欣然同意打造新的複製品,正宗複刻版的女神於2000年10月出爐,12月抵達台場就定位,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台場「正宗」女神。

台場自由女神與彩虹橋。(https://kaumo.jp/topic/69466)

青森「MOMO」女神

位於青森縣上北郡奧入瀨町銀杏公園的自由女神像,號稱是日本第一高的自由女神像,設立於1990年12月,比台場的女神像早了10年設立,而且含台座高20.8公尺(本體為11.5公尺)。

雖然是日本官方正式承認、提供經費打造的自由女神像,但並非青銅材質而是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等級差了一坎。

奧入瀨町和自由女神怎麼扯上邊的?其實關鍵就在緯度,這裡和紐約一樣位於北緯40度40分。當時日本竹下登內閣正在提倡「地方創生一億圓事業」,青森縣想來想去學起了小鋼珠店拿自由女神當招財貓,正好當地和紐約同緯度加減扯上邊,就以4:1的比例打造了這尊自由女神像。

奧入瀨町銀杏公園原來以園內的日本最高齡1千1百年銀杏樹為招牌,多了這尊女神像後果然吸引了更多人潮入園。

奧入瀨町是由上北郡的下田町與百石町在2006年合併而成,所以女神像設立當時,當地還叫做「百石町」(ももいしまち),町民將自由女神當做吉祥物暱稱她為「ももちゃん」(MOMO醬),似乎也達到了某種「在地化」的效果。

青森縣奧入瀨町銀杏公園號稱日本第一高的自由女神像。(http://aomorinet.com/life/20160608)

大阪「入浴」女神

位於大阪市生野區的公共澡堂「源橋溫泉」,是日本第一間被官方列為有形文化財的私營澡堂,建於1937年的2層樓木造建築,充滿了「昭和摩登風」。

這家澡堂2樓陽台外設了一對左右對稱的自由女神像,有將近80年的歷史,被公認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自由女神像。

澡堂和自由女神乍看毫不相干,這需要靠一點「大叔幽默」才能理解。關鍵在日文的「入浴」(にゅうよく)和紐約的「ニューヨーク」發音相同,自由女神變成「入浴」女神,仔細看女神手上的火把,變成了三道水蒸氣的溫泉標誌。

照理說二次大戰中,日本和美國開戰,房子外掛著象徵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必然會惹出事端,但據說當時包括軍人在內,似乎沒有人察覺到這件事其中的政治不正確。

已經是花甲之年的第2代經營者中島弘說,他也搞不太清楚當時父親為何要在2樓陽台設置這兩尊女神像,而且他也是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自由女神是美國的象徵。

有另一種說法是,當時的確有憲兵上門要求拆除,但因女神像的水泥基座實在太堅固了,憲兵弄了半天搞不定,最後嘆了口氣說「算了」草草收隊,自由女神像才能保留至今。總之,這事也再次證明大阪人血液中流淌的搞笑基因,真不是蓋的。

大阪澡堂「源橋溫泉」的自由女神像,手上火把變溫泉標誌。(http://blog.livedoor.jp/kuma3b/archives/52187743.html)

「源橋溫泉」外觀及內裝都充滿了「昭和摩登風」。(http://osaka268.com/osakasentou/wp-content/uploads/2014/09/geng_03.jpg)

「源橋溫泉」外觀。(http://www.geocities.jp/sjtsunoda/spa/gengahashi.html)

石卷「復興」女神

位於宮城縣石卷市舊北上川沙洲上的「中瀨海事公園」,是當地用來發展觀光的海洋主題公園,2010年6月當地企業「北日本海事株式会社」,在公園內設立了一尊含底座高約10公尺的自由女神,做為當地公園的地標,並守護往來的船舶。

沒想到女神設立不到1年,隔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時,石卷市遭到巨大海嘯襲擊,包括海事公園在內,整座城市被摧殘得體無完膚,市街一片狼藉。

震災後居民重返殘破的家園,意外地在一堆房屋瓦礫與船舶殘骸之中,發現自由女神像竟然還矗立在公園一角,雖然下肢略有殘破但仍屹立不搖。

挺過海嘯浩劫的自由女神像,頓時化身為「復興」女神,支撐著災民們重建的信心。居民一致希望保留女神像,做為當地見證災害與重建的象徵。由於擔心下肢殘破的女神像難抵風雨摧殘,2014年1月北日本海事株式会社決定拆除,無償贈送給在地的「石卷兒童復興支援委員會」保存,期待有一天能重新回到復原的海事公園。

挺過海嘯浩劫的自由女神像,矗立在瓦礫殘骸之中,被視為奇跡。(http://tohoku311.blogspot.tw/2011/03/blog-post_5060.html)

殘破的自由女神像在2014年拆除,交由民間團體保存。(http://www.nomco.co.jp/news/webdir/9.html)

沖繩「招福」女神

最後這個沖繩的自由女神應該是法力最強的,源自網路上的「都市傳說」,內容是沖繩島上共有13尊自由女神,只要能夠找到所有的女神,就會有幸運降臨。

事實上,散布於島上的自由女神像大都是賓館、商店的看招,很可能也是興建於泡沫經濟時期,有電視台真的在島上進行大搜索,結果拍到其中11尊,2尊的物主謝絕拍攝,有網友熱心公布所有地點,包括沖繩市2尊和那霸市、添浦市、北谷町、恩納村、名護市、宇流麻市、八重瀨町、金武町、國頭村、本部町、宜野灣市各1尊。

位於恩納村的自由女神像為電影院的廣告招牌。(http://www.dee-okinawa.com/topics/2012/05/megami.html)

有個題外話,沖繩縣親中反美的知事翁長雄志上任前擔任那霸市長時,曾斥資3.3億多圓打造了2根高15公尺的「龍柱」,以紀念那霸市與福州市締交30週年,其中有8成經費來自政府交付金。

翁長花大錢興建龍柱說是要恢復在首里城昔日榮光,但被媒體踢爆根本是在自我矮化拍中國馬屁。因為龍柱是中國古代冊封體制的一環,唯有中國皇帝能用五爪龍柱,包括韓國與琉球王朝的龍柱僅有四爪。

有地方團體反對翁長亂搞,倡議廣設自由女神像抗衡,形成一場另類的中美角力戰,不過這是政治層次的問題,不好在這裡閒嗑牙。

下一集來聊聊另一個日本巨像之謎:淚與感動的摩埃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