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東協指南》南向新政與人才培育系列之一:我們可以從歐巴馬的YSEALI學到什麼?

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同樣關注東南亞,同樣以人才培育計畫為重點,而美國在推行YSEALI的經驗,可作為政府推動南向新政的參照。

楊昊/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

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強調「以民為本」(people-centered)的理念及價值,一方面呼應東協共同體(ASEAN Community)運作的核心訴求,另一方面也期待藉由人與人的密切交往與連結,實質深化臺灣與東南亞國家及社會的關係。不過,究竟什麼是「以民為本」?這裡所強調的「人民」究竟指的是哪些對象?這些對象的利益與臺灣有什麼關係?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統計,東南亞各國的總人口數中有65%是35歲以下的青年。這群逐漸成為國家發展主力的青年社群,對於區域共同體的未來有無限想像,他們具有改造社會的強烈企圖心,更有實踐創新的行動能力。他們是東南亞的未來,同時也是引領亞洲整合大步前行的驅動力。

面對正在崛起的東南亞青年社群,無論是美國、日本、韓國、中國或者是歐盟都提出相對應的人才培育計畫,將豐沛的資源投注在東南亞新生代身上,藉著能力建構方案(capacity-building project)或者青年交流計畫的推廣,厚植與未來區域領袖的關係。其中,尤以美國總統歐巴馬所推動的「東南亞青年領袖倡議」(Young Southeast Asian Leaders Initiatives,後簡稱YSEALI)是近年來最具規模的青年領袖發展計畫。

面對正在崛起的東南亞青年社群,無論是美國、日本、韓國、中國或者是歐盟都提出相對應的人才培育計畫,美國總統歐巴馬所推動的「東南亞青年領袖倡議」(YSEALI)是近年來最具規模的青年領袖發展計畫。(asean.usmission.gov/yseali/)

歐巴馬的東南亞青年領袖倡議

2013年12月,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宣布推動YSEALI,這項倡議從「人際交流」與「人才培育」的角度支持美國重返亞太、深耕東南亞的戰略主軸,並且將「以民為本」的口號與訴求,轉化為培育東南亞青年領袖的具體行動與資源挹注。

歐巴馬個人曾經強調,YSEALI的目的就是要落實青年賦權,提供青年所需的技能、資源與網絡,讓青年的理念能具體實踐(the goal is to empower young people like you with the skills and the resources, and the networks that you need to turn your ideas into action)。

的確,正如美國國務院對於YSEALI的理念設定所示,「本計畫是對於東南亞新生代領袖的重要投資,將美國在東南亞既有的參與及努力,擴大成對東南亞青年的充分賦權、支持與連結」(YSEALI is an important investment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leaders. This initiative expands existing U.S. engagement in the region to better empower, support, and connect youth across Southeast Asia)。

進一步檢視YSEALI的具體內容,可以發現下列四項特徵:

其一,將招募對象設定為新生代青年領袖

包括年齡在18-35歲的東南亞各國地方政府官員、新生代政治人物或政策社群成員、非政府組織工作者、以及大學部在學生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這個世代的青年社群,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與批判能力,深知在地社會的發展困境,更具有改造社會的自我期許與實踐能力。

YSEALI將招募對象設定為新生代青年領袖,包括年齡在18-35歲的東南亞各國地方政府官員、新生代政治人物或政策社群成員、非政府組織工作者、以及大學部在學生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取自U.S. Mission to Asean 臉書粉絲頁)

其二,強化交流、建立網絡、並提供種子基金作為資源:

美國國務院推動三項相對應的專案,包括教育與文化交流(提供專業人士與學術社群的訪美獎助計畫)、打造東南亞工作坊(目前已經舉辦了11場,以反毒、海洋、教育、創業精神、環境、人力資源、以及如何推動區域合作為題,讓參與的青年進行集體腦力激盪,並發展出共同解決對策)、以及提供最高20,000美元的種子基金(針對公民參與、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創業精神與經濟發展等主題發展創意實踐計畫的提案競賽)等。這些專案不僅緊扣東協共同體的發展路向與潛在挑戰,同時也融入了美國政府在東南亞的特殊關切與利益,透過對話、交流的方式來逐步形構美國與東南亞共同解決問題的合作途徑。

其三,發展實體與虛擬兼具的政策工具與網絡建構:

美國國務院透過這項計畫結合在東南亞各國的外館,推動青年世代工作坊(YSEALI Generation Workshops)、青年高峰會(YSEALI Youth Summits)、青年未來種子基金(YSEALI Seeds for the Future)、青年對話(YSEALI Talks)、青年連結(YSEALI Connects)以及青年線上(YSEALI Online)等工具。這些都成為美國開發對東南亞社會的新合作架構、深化既有合作網絡的重要平台。

YSEALI青年高峰會。(asean.usmission.gov)

最後,針對東南亞特定國家開發重點計畫:

舉例來說,「東南亞青年領袖專業人士計畫」(YSEALI Professional Fellows Program)人才交流規劃,以邀訪東南亞青年領袖前往美國,透過五週的時間學習新的技能與知識,並且建立自己的專業網絡。過去幾年來所關注的重點,包括經濟賦權、環境永續、立法流程與治理/公民參與、以及公民社會與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等四大主題。譬如,針對立法流程與治理的人才交流計畫,除了招募東南亞十國的年輕地方政府官員的參與,更希望能加強邀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的年輕政治人物與政策社群的加入。另外,對於東南亞公民社會與非政府組織發展的議題,美國更著重招募緬甸、柬埔寨、寮國、泰國與越南等國的年輕非政府組織工作者訪美交流。

歐巴馬在2016年5月25日於越南胡志明市的青年領袖代表大會(YSEALI Town Hall)時提到,不到三年的時間,YSEALI已經有來自東協十國超過67, 000位的參與者,光是在越南就高達13,000人。事實上,YSEALI的虛擬串聯網絡也相當活絡,它的臉書粉絲專頁有超過57,800人註冊,而其推特頻道也有超過1萬人追蹤。

歐巴馬在2016年5月25日於越南胡志明市出席青年領袖代表大會。(astroawani.com)

歐巴馬遺緒與共同體中的共同體

值得注意的是,YSEALI不是歐巴馬個人的計畫,更不只是美國國務院的部門戰略,而是結合公部門、私部門、以及第三部門的協力倡議。企業之所以願意參與YSEALI,提供更充分的實習機會、訓練方案、以及補助資源,不單純是為了響應政府的東南亞佈局戰略,而是受到企業自身利益的驅動,也就是前進東南亞市場、培養協助擴展市場、網羅熟悉在地網絡的優秀人力資源。

一個國家的對外(區域)戰略必須要具備清晰的核心論述、完整的政策架構、以及可操作的具體方案與目標進程,據此發展出的計畫需要跨部會、跨部門的協調與支持,才能逐步實踐。倘若歐巴馬在上任之初沒有提出重返亞太的戰略主軸與論述,後續縱使推動再多的區域參與計畫與援助方案,都可能因為缺乏精準的戰略對應而無法達成綜效目標。

YSEALI計畫的推展經驗,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深入東南亞在地社會的縮影,在未來也將在東南亞形成另一個「歐巴馬遺緒」(Obama legacy)。當然,這項遺緒的成效可能得在十年後才能逐漸顯影,屆時,將有數以十萬計的東南亞各國青年菁英經過YSEALI計畫的洗禮;他們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成為私部門的中高階主管、或者所帶領的非政府組織成為國際倡議網絡的重要領銜者。他們彼此熟識、共享自由與民主價值、同時也具備共同工作、解決問題的經驗。不可否認地,YSEALI將形成東協共同體中的另一個人際共同體,一個結合東協利益與美國角色、足以影響決策的緊密人際網絡。

YSEALI將形成東協共同體中的另一個人際共同體,一個結合東協利益與美國角色、足以影響決策的緊密人際網絡。(asean.usmission.gov)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同樣關注東南亞,同樣以人才培育計畫為重點,而美國在推行YSEALI的經驗,的確可作為政府推動南向新政的參照。隨著「以民為本」的訴求逐漸轉譯成具體的政策內容,教育部與各大專院校開始啟動多樣性的東南亞人才培育計畫。

有的計畫著眼於語言人才的培育(如教育部「新住民揚才計畫」補助的「東南亞語言與產業(學分)學程」);有的方案則是因應政府佈局東南亞經貿政策方針進而培養臺商所需的管理人才(如教育部「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補助的「國際經貿及企業精英密集訓練班,或者像是政大外語學院於105年度舉辦的「暑期越南文經貿班」、以及高雄大學的「區域文化及經貿人才泰國專班」等);當然,整合大學、在地社區、以及社會企業與非政府組織協力網絡的新東南亞能力建構倡議,也逐漸受到各界的重視(如政大南風四重奏計畫)。

這些計畫或方案各具特色,大多是「因應政府的南向新政」所設計的方案,側重於本國東南亞事務人才的培育,並且作為「正常化」臺灣與東南亞關係的能力建構基礎。難以否認地,截至目前為止,臺灣還沒有發展像YSEALI一樣針對東南亞青年領袖與人才培育計畫的格局、氣度與清晰的執行架構。

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同樣關注東南亞,同樣以人才培育計畫為重點,而美國在推行YSEALI的經驗,的確可作為政府推動南向新政的參照。(取自U.S. Mission to Asean 臉書粉絲頁)

或許臺灣與美國所處的結構位置截然不同,我們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與資源;然而,美國在培養東南亞人才、為本國與東南亞下一世代的領袖打造共同工作語言、形塑解決共同問題的平台與網絡的努力,的確值得學習。

人才培育需要時間與方向,我們必須清楚掌握東南亞的(不只是臺商的)在地需求為何?東協共同體(不只是臺灣社會)所面臨的短、中、長程發展挑戰與困境為何?倘若我們僅從臺灣的角度片面思考人才培育計畫,很有可能將囿於每月、每季、每年關鍵績效指標(KPI)魔咒的短期設限,因而無法大步邁前。臺灣需要從東南亞共同體的格局著手,對應各國在地社會的發展所需,並且參考周邊大國對於東南亞青年領袖的培育與支持,建立南向新政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整體圖像與執行路向,才能形構對臺灣與東南亞雙向互利的長遠戰略規劃及行動藍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