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台灣政府的南海因應策略考量與風險

在面對南海仲裁庭結果損及台灣主權及相關海域之權利時,總統蔡英文如何在「擁抱歷史性水域論」的同時,又躲開「十一段線、U型線」等用詞,以避免在南海議題上和中國採相同論述、進而合作?這樣的做法,對兩岸關係以及國內各黨派的質疑,又將產生什麼影響?

托克維爾

上週南海仲裁案出爐,菲律賓和中國分別成為最大贏家和輸家。台灣則是遭到波及,不僅被視為「中國台灣當局」,實際有效佔領的太平島也被認定是「礁」。蔡英文總統還親自登上即將前往南海巡曳的康定級迪化艦發表捍衛主權的演說。

總統蔡英文13日上午登上執行南海巡弋任務的海軍康定級艦對官兵發表精神講話,以彰顯政府不接受仲裁結果的立場。(軍聞社)

這個結果顯然是台灣政府最不願看到的發展。行政院長林全強調此仲裁有「三個不恰當」,包括以「中國台灣當局」不當稱呼我國,貶抑我國主權國家地位。第二是仲裁庭擅自擴權,將非仲裁標的之太平島法律地位認定為岩礁,嚴重損及我國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之權利。第三是仲裁庭審理過程中,未曾邀請台灣參與,也從未徵詢我方意見。

林全並表明台灣政府的四個主張︰中華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之權利,我將持續捍衛,絕不退讓;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式和平處理南海爭端,並願在平等協商之基礎上,與相關國家共同促進和平穩定、保護及開發南海資源;台灣應納入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我盼能迅速與相關各方展開多邊對話,並就南海環保、科研、打擊犯罪、人道援助等非傳統安全議題建立協調及合作機制。

問題是,南海仲裁並未涉及主權歸屬問題,最多只是針對「中國對南海主權的論述」,也就是「九段論」是否具有法律基礎進行檢視,並予以否決。同時,仲裁庭也對南海的各個地貌,是否符合「國際海洋法公約」所定義的島嶼與礁石做出補充規定與判斷。

但包括中國和台灣政府都堅決主張南海仲裁涉及主權認定,做出「絕不接受」的強烈表態。究竟台灣政府的戰略思考是什麼?又為何蔡政府舉出1947年的「南海諸島位置圖」做為官方立場,不怕被外界認為與中國的「九段線」雷同?

2009年「九條斷續線」與2015年12月,我國內政部編繪的「南海地區地圖」中的「十一條斷續線」圖。(本報製圖)

據報導,為避免被外界認為與中國採取相同立場,包括「U型線」、「九段線」、「十一段線」以及「歷史性水域」等詞彙,蔡政府都不會提,而是用「南海諸島位置圖」取代。而且府院口徑一改,不會在南海議題上和中國合作。

但是1947年的位置圖雖然標出11段虛線,但並未註釋包含的水域。舉凡「十一段線」和「U型線」,都是後來學者發明的名詞。當時中華民國政府認為南海諸島在歷史上是「中國」的領土,因此這張圖具有收回「固有疆域」的意義。

但蔡政府顯然是打算以「認定這些島嶼所構成的歸屬線不算是『固有疆域』,而是新併入的實質佔領領土論述」來模糊化其困境,因為如果是「固有疆域」,就有憲法第四條問題,亦即不經國會議決不得變更。

2014年國史館館長呂芳上在「中華民國南疆史料特展」致辭時,互用中國所稱的「九斷線」及「U形線」,對所謂「傳統」與「固有疆域」的關係,也是解釋不清。(中央社)

但此舉的風險是它很容易被解讀為蔡政府亦主張與中國一致的「歷史性權利」。站在台灣主權性和獨立的事實基礎上,台灣主權的關鍵在於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合約」。在這之前,台灣與澎湖是被盟軍軍事佔領的日本領土;在此之後,台灣與澎湖是屬於台灣全體人民的國家領地,而金門、馬祖及南海部分環礁與島嶼,則是當時統治台灣的政府,以軍事行動予以佔據並管理的領土。

蔡政府如此隱誨卻實質地擁抱「歷史性水域論」,卻取巧不公開地說「十一段線」或「U型線」,難怪會被中國和台灣統媒吃豆腐。

如果說蔡政府是為求國內共識、解開目前兩岸僵局,試圖在前政府的論述基礎上做出南海主張的微調,讓各方各取所需,則北京可能認為蔡政府隱約承認固有疆域、甚至「一中憲法」,藍營和統媒會形塑蔡英文維持「一中」憲法和固有疆域。面對綠營和台派質疑,蔡政府又可以澄清沒有直接講固有疆域。美方也會相信蔡英文維持中華民國現狀。

而蔡政府能夠再轉移焦點的就是拉高主權意識,鎖定仲裁庭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個「當局」的降格舉動,以及台灣被排除在參與仲裁説明等事實。

1951年9月8日,包括日本在內的49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舊金山合約」,並於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在某些論述中,簽定日被認為是台灣獨立日。

至於事前沙盤推演是否出現誤判或有無高估美國的善意等疑問,比起上述造成的風險,充其量只是決定過程的失誤而已。這場危機處理,讓外界看到蔡政府國安團隊因應變局能力的不足,更透露其對台灣主權立場上的模糊,著實令人憂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