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香腸攤》靠北媒體報導:炸彈和風災

台灣的媒體,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淪為笑柄的?國際新聞篇幅小過行車紀錄器、台北以外的生活圈新聞重要性先打折、缺乏深度的探討和反思、利用釣魚標將讀者騙進新聞頁面再說、不懂利用新科技分製新聞……問題一直都在,也一直都知道,但解決的作為在哪裡?

裴米路

台灣報導颱風,只要不是爆頭颱,不穿過北部,好像就不重要。所有的媒體中心都在北部,好像台灣除了台北,其他都是化外之民。過去媒體造假災情時有所聞,甚至報導水淹及胸,也是記者半蹲來冒充災情

包括CNN報導地表最強颱風,這句話雖是實情,但太平洋颱風同一時間往往僅有個位數,所以CNN所謂的地表最強,就跟內容農場文字一樣,只是吹很大。(同日只有一個颱風生成,自然是地表最強的颱風……)

尼伯特颱風侵台前,CNN報導表示是地表最強颱風,但同一時間地表上也就這麼一個颱風。(翻攝天氣風險公司臉書)

媒體喜歡學內容農場用語,來騙閱聽人點閱。例如:台東金城武樹沒有倒,原來是……;炸彈客原來是他……。即時新聞騙到點閱就成功了,頂多像《蘋果日報》,無限制更新版。

火車炸彈新聞淹沒,新聞台不關心台東被十七級颱風肆虐,有沒有道理呢?先來看電視台在台東有沒有駐地記者?以無線三台來說,應該都有駐地記者,即使沒有,也會事先由高雄南區來駐地支援。其他有線電視台可能是跨區或以和當地記者合作方式來報新聞。也就是說,不會沒有人寫新聞,重點在於有沒有上新聞?

媒體挑新聞報導,即時性有故事可追,自然就會成為輪播時段主力。

至於是不是閱聽人想看的?這些電視台在意嗎?收視率才是王道吧。

尼伯特颱風對台北市只造成漸歇性風雨,但因台北同時發生台鐵炸彈客事件,造成新聞比例傾斜,風災災情嚴重的台東反而受到很少關注。(資料照,記者鹿俊為攝)

如果政府在意災情通訊,NCC就應該要求災害報導必須徵用電視台時段,而相關災情以跑馬燈或者抽播式置入颱風的訊息,電視台都得配合。如此就不會有台東人自以為是孤島,不被人關心的事情。

回頭來看電視台當天投注了不對等的人力在報導炸彈事件,由於台北是媒體重地,隨便都有人要上畫面,即便是非中央政府警政署的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都要出來喊一下,「早就看出來林嫌怪怪的」,這種鳥新聞,不用查證,順手得來很容易,只要有麥克風,堵上去,還怕沒人想講!何況這種不報導會被上司K,即時跟不上,會被公幹,媒體記者自然要趕著報導這種曇花一現的新聞,想看台北花瓶式主播走出棚外報導真實新聞,還不如記者自己背著花瓶跑一圈來得快。

再往前看,拜科技化所賜,智慧型手機都能直播了,所以記者不再採訪人,不再利用環境脈絡深入報導,反而被「爆料公社」挾持,或者讓行車記錄器畫面充斥於中午時段。

社群網站的興起,某程度上改變了媒體生態,在人人都能將怪事上傳的年代,記者也開始習慣從各種爆料社團挖掘新聞。(圖:截自臉書「爆料公社」社團)

台灣媒體仍找不到所謂「川流不息」和「新聞敘事」中的差別,我們被碎片化的新聞佔領了資訊存取容量,上一則韓國朴有天性侵疑雲還來不及消化,可能就在下一則秦偉疑性侵女造型師的新聞中吐了出來。(秦偉被稱是台版朴有天,網路吐槽連天)

火車炸彈案,照例,新聞媒體報導方針:抓到嫌犯就結案。就像每次的社會事件,「今天公祭,明天忘記」。台灣這幾年常常發生「無差別犯罪事件」,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治安問題,卻從未被深思、探討如何面對不安的環境所帶來的新形態犯罪,反而是「縣市競爭力」、「治安評比」排名一再成為關注的焦點,這些資料刻板式的文章,讓各地的民選首長驚魂失魄,準備投入更多經費來改善城市競爭力。(其實台灣競爭力一點點流失就是因為這些審計報告與評比KPI,官樣文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尤其治安屬於中央一條鞭,中央沒個準,地方政府能如何?)

《媒體失效的年代》作者Jeff Jarvis指出,媒體應做一個倡議角色,並且利用地方優勢來為公眾服務。亦即,當一些地方發生災難新聞,民眾該從哪裡獲得想得知的訊息?當然是地方台或者擁有地方版的媒體以科技化的方式報導,讓訊息傳到客群中。「新聞工作的上帝條款——也就是這樣項事業意義的來源——就是公眾」。

台鐵炸彈案是台灣近年來不時發生的「無差別傷人案」再一起,卻不見有媒體就此現象進行深度報導,僅著重在是否抓到嫌犯、破案等。(圖:台鐵提供)

當傳統媒體飽受臉書威脅,如何反用新科技開源模式成為利器,而不是將新聞內容視為唯一財產?答案就是新聞分製化。簡單來說,新聞要被客製過,分流化。提供給受災區生活須知新聞;提供給決策者統整新聞;提供給一直追蹤報導的閱聽者一份敘事與評論蒐集;提供給新閱聽者觸媒新知。

台灣不大,但擁有太多電視台;電視台市場不大,新聞只能一再重播。

每天二十四小時新聞片段一再突顯台灣媒體的弱智,一些地方版的評論,也只是抄寫新聞,沉耽在政治意識型態的對立化,台灣複製著藍綠對立,評論往往只是選邊站,只要選對邊,至少就有一半的人挺你這家媒體。但是這些都無法解決台灣媒體發展的困局。

公民社會和科技進步,是公眾治理時代的推進器。如何把川流不息的資訊分眾化、加值化,讓新聞報導成為公眾在意且可以倡議的利器……

NCC請加油好嗎?有心想持續的媒體界請加油好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