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無以酩狀》Moulin Rouge:《紅磨坊》蒙馬特的燈紅酒綠

就算能推翻「歡場無真愛」的鐵律,有時也難敵命運捉弄,這是什麼?這就是人生!還好這個世界給了我們很多無法撫平挫折卻能短暫逃避的各種方法,例如,酒精。但傷痛要能痊癒,酒肯定不是萬靈藥,好好把握當下才是。

縮梭

興建於巴黎十八區克里希大道與勒皮克街交會處的紅磨坊(Moulin Rouge)夜總會始於1889年,創辦人約瑟夫.奧列(Joseph Oller)看準當時即將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許多新穎思維大可能藉此機會引領潮流;諸如吸引近250萬人次登高眺望市景的艾菲爾鐵塔、苦甜兼俱的蘇茲(Suze)龍膽開胃酒,都於該年世博會發表。紅磨坊以門前一座火紅色大風車成為鮮明地標,是巴黎第一棟通電建築,每至夜晚節目登場便燈火通明。康康舞女郎們身著豔麗扭腰擺臀,裙擺齊揚搭配舞臺光影變幻,來客酒酣耳鬢廝磨,成癮墮落。

蒙馬特區的紅磨坊(Moulin Rouge)夜總會始於1889年。(圖:wiki﹠作者提供)

擅於考究時代場景、服裝風格的導演-巴茲魯曼在2001年以此為題拍攝電影《紅磨坊(Moulin Rouge)》。描述原本拜金勢利的紅牌舞女莎婷遇見闖盪城市尋求人生目標的青年克利斯汀,純真傻氣的他填補了她夜深人靜後的寂寥空虛;劇中華麗歌舞與演員們光鮮衣著,如幻夢般的景緻,處處都能得見其講究留心。角色人手一杯綠色艾碧斯(Absinthe),是那個時代追求波米西亞態度的自由不羈;1860年代巴黎的下午五點稱作「綠色時光(L'Heure Verte)」,咖啡廳或小酒館裡坐著餐前小酌艾碧斯的人們。電影開頭由歌手凱莉米洛串場扮演飲用艾碧斯後出現幻覺的綠妖精,呼應著艾碧斯別稱「綠妖精(la Fee Verte)」,是許多藝術家酒杯裡的繆思女神。

考究時代場景、服裝風格的電影《紅磨坊》。(圖: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1792年,法國退休醫師皮埃爾.奧迪內爾(Pierre Ordinaire)為了走避法國大革命而搬遷到一處遍佈中亞苦蒿(Artemisia Absinthium,Wormwood的一種)的瑞士鄉間,採集包括苦蒿、茴香、牛膝草、洋甘菊等十五款材料泡入葡萄烈酒裡反覆精煉出酒精濃度甚高的藥草酒,便是現今「艾碧斯(Absinthe)」;由苦蒿浸漬出的酒液為綠色,是故多以顏色引喻。

奧迪內爾醫師去世後,配方由其管家姐妹所得,同樣來自法國流亡的商賈梅傑.杜皮埃( Major Dubied )收購配方並聘任管家姐妹協助製造艾碧斯,後而交由女婿-亨利路易.保樂(HenryLouis Pernod)先後在瑞士與法國建立蒸餾廠大規模生產;至此艾碧斯確立主要成份便是中亞苦蒿、茴香、 八角這三款要素一體(Holy Trinity)。

Pernod Absinthe舊海報。(圖:pernodabsinthe.com)

1840年代於北非作戰的法軍深受瘧疾所苦,發現艾碧斯能預防此症後,便配給士兵飲用;戰後部隊解甲歸鄉便將此飲酒習慣一併帶回蔚為流行。1860年歐洲爆發根瘤蚜蟲害,葡萄酒與白蘭地產量銳減,不限定以葡萄烈酒製成的艾碧斯順勢而起,1870年也開始進口美國紐奧良地區;1871年普法戰爭戰敗後,政經挫敗的法國人於紙醉金迷中尋求慰藉,促成蒙馬特區裡的燈紅酒綠人潮絡繹不絕。高濃度的酒精與良莠不齊的品質在持續大量飲用情況下造成許多社會問題,甚至訛傳艾碧斯本身就有致幻成份;20世紀初,歐美各國相繼禁止生產販售,此時使用艾碧斯的經典調酒便改以茴香風味酒(如Herbsaint、Pastis)替代。

捷克畫家維克多.奧利弗(Viktor Oliva)1900年在Café Slavia的畫作-「喝艾碧斯的人(Absinthe Drinker)」。(圖:absinthe101.com)

未曾有過正式取締行動的捷克共和國境內依舊產銷著波西米亞風格的艾碧斯,所謂捷克(Czech)和波西米亞(Bohemian)風格相較於瑞士(Swiss)與法式(French)艾碧斯,大部份而言並不添加茴香風味(Anise、Fennel)或僅加入少量,在拼法上也略有不同:

波西米亞風格為Absinth,瑞士與法式則為Absinthe,前者通常因為不含有茴香烯(Anethol)所以加水稀釋不會有乳化反應(Louching)呈色乳白。

2000年開始歐洲陸續解禁,艾碧斯重回歴史軌道。

Savoy版本的「紅磨坊(Moulin Rouge)」調酒。(圖:La Petite Chambre 小房間)

倫敦薩伏伊酒店調酒師-哈利.克拉多克(Harry Craddock)在1930年發行的《The Savoy Cocktail Book》收錄一款此紅磨坊為名的調酒「紅磨坊(Moulin Rouge)」:各四分之一份量柳橙琴酒(Orange Gin)與檸檬汁、二分之一份量杏桃白蘭地(Apricot Brandy)、少量紅石榴糖漿(Grenadine)搖調後倒入雞尾酒杯;口感酸甜,果韻綿長。

倫敦著名酒吧Nightjar則是將此酒譜變化,改以雪樹伏特加(Belvedere Vodka)替代琴酒,加入黑櫻桃蒸餾酒(Maraschino)、葡萄風味利口酒(Ratafia de Bourgogne)、紅石榴糖漿、烤金葡萄乾糖漿(Gold Sultana Syrup)、檸檬汁、伊蘭花苦精(Ylang Ylang Bitter)與蛋白,酸甜滑順裡展現各式葡萄滋味。

Nightjar版本的「紅磨坊(Moulin Rouge)」調酒。(圖:Nightjar)

即便推翻歡場無真愛理論,這對佳人才子最後仍然不敵命運捉弄;尋芳客一杯杯艾碧斯助興,舞女們一杯杯艾碧斯麻痺。如果說艾碧斯的茴香太過難以靠近,不如跨進甘甜的「紅磨坊」解憂澆愁,這個世界總有種形式讓你逃避卻無法弭平挫敗傷痛。

酒非生活的萬靈藥,把握現下能夠擁有的一切才是正確處方。

(自由評論網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