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東亞漫遊》韓國人說端午節是他們的?談談我們為何輕信網路反韓謠言

漢人的端午節早就被建構成與國族認同相關的論述。端午本來只是一個農曆節期,卻被連結上屈原或伍子胥「殉國」的謠傳。也因此,「韓國人搶走端午節」這種謠言的出現,背後的意義就不只是文化之爭,而是國族之戰。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江陵端午祭官奴假面劇。(圖:江陵端午祭委員會www.danojefestival.or.kr)

台灣剛過完端午節不久,而且這個端午節過得很不平靜。端午節這個節日,本來只是農曆節期的其中之一,卻常被牽連到與國族主義有關的論述中。今年台灣的端午節,充斥著與台灣國族認同有關的種種扭曲偏見與論爭,引起大家的憤怒與不滿。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代表多數人開始對這些挑起我們內部衝突、充滿歧視與攻擊的話語抱持謹慎批判的態度;然而矛盾的是,多數人對於端午節另外一個與韓國有關、充滿歧視的扭曲論述,卻似乎絲毫不覺得不妥當。

在台灣,我們對於韓國有著非常兩極化的情緒。我們在台灣所常聽到跟韓國有關的論述,不是哈韓就是反韓。因為韓流的影響,很多人對韓國有著過度積極正面的態度,看到韓國快速的發展、日漸壯大的影響力,就急著想用過度簡化的角度與資料來分析韓國目前的成功,積極想效法韓國的某些做法與政策,卻忽略每個國家的文化、社會結構、與歷史的發展軌跡不同,很多事情是無法被複製的。

與哈韓相對的另一個極端,就是反韓仇韓的言論。每次聊到韓國,很容易就會聽到有人嘲笑著說:「韓國人說甚麼都是他們的,孔子是他們的、端午節也是他們的」,而曾經這麼對我說過的人,包含了我的親友家人、資深媒體記者、與大學教授。然而,我曾在韓國住過不短的時間,卻從來沒聽韓國人這麼宣稱過,也未曾在媒體上看見過這樣的論述。

「韓國人說端午節是他們的」,這句話應該算是經典的反韓謠言之一。我們就用端午節這個例子來思考一下,為什麼這麼多台灣人會輕易地相信這個沒有根據的謠言,以及造成這個現象的可能原因。

相似的農曆,不同的歲時祭儀

農曆是東亞文化圈共享的一套曆法,因此,東亞文化圈裡的各個國家,常會在相同的日子裡過節;節期的日子一樣、名稱可能也相仿,然而,因為各國文化發展的軌跡不同,因此往往過節的方式與意義也不同。「端午」是農曆的其中一個節期,在東亞各個國家都有相關的節日,但只有在以漢人為主的地區才受到重視。

韓國傳統節期中也包含了端午(단오),不過這個節期對一般韓國人來說並不重要,而且過節的習俗也跟漢人差距很大。

在兩岸引發爭議與反彈的,是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請並獲得認定的人類口傳和無形文化遺產「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中,民眾一同參與巫俗儀式的進行。(圖:idweekly.com)

江陵端午祭是端午前後,在韓國江陵地區所舉行的鄉土祭儀,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祭祀儀式以及民俗慶典,呈現出傳統信仰、儒教、巫俗、佛教、道教等祭禮儀式共存的文化形貌。在端午祭中,不僅舉行祭神、跳神等儀式以及各種民俗遊藝,還設有全韓國最大的戶外市集,販售地方特產與工藝品。

在江陵地區,端午祭有著繁瑣的祭祀儀式,前後長達約一個月的時間,保存了相當完整的傳統形式和內容,因此在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無形文化財。韓國政府於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江陵端午祭正式提出申請為「人類口傳和無形文化遺產」,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

江陵端午祭分成「江陵端午祭儀禮」、「巫俗祭儀」、「江陵官奴假面劇」、「端午亂場」等四個主要部分。

「江陵端午祭儀禮」是巫俗與儒教文化混合的祭儀,由巫師們以辟邪的巫術來釀造神酒開始,接下來的山神祭則以江陵市長為初獻官進行祭禮;結束後在同一個場地繼續進行「巫俗祭儀」。江陵端午祭中,與儒教有關的祭儀是封閉的儀式,由獻官進行,巫俗祭儀則是開放的,由巫師與群眾共同舉行,用來祈求居民的安寧與事業昌盛。

江陵端午祭各項儀禮進行過程 (圖:江陵端午祭委員會www.danojefestival.or.kr)

「官奴假面劇」則是韓國唯一以舞蹈和動作表演的無言假面劇,以兩班(貴族)與媳婦的愛情為主題。江陵端午祭的另一個重點在「亂場」(哄鬧的交易),亂場是端午祭期間舉行的集市,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販聚集在一起,買賣各種吃、穿和日常用品,熱鬧滾滾、人聲鼎沸,是整個端午祭最受歡迎的部分。在整個端午祭,除了23萬左右的江陵居民以外,還有約百萬的國內外遊客一同參與。

江陵端午祭裡的亂場。 (圖:江陵端午祭委員會www.danojefestival.or.kr)

漢人中心主義與國族神話

從以上關於江陵端午祭簡單的介紹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韓國人申請UNESCO人類口傳和無形文化遺產的「端午祭」,與我們所熟知的漢人端午節習俗天差地遠,基本上沒有相似之處。韓國人沒有划龍舟、也沒有吃粽子、更沒有說屈原是韓國人。然而,即使在這個網路資訊如此發達、很容易查證到底二個端午有何異同的時代,為甚麼仍有這麼多人如此義憤填膺地相信「韓國人搶了我們的端午節」?

首先,我想這來自於我們對韓國的認識不足夠。韓流與韓國勢力的崛起,的確讓我們開始關心起韓國,不過,大多數人對韓國的理解還是停留在片面與表層。因為不夠理解,所以聽到這些反韓的歧視言論時,很容易就輕信了這些謠言。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多數人「選擇」相信這樣的謠言。中國也好、台灣也好,都是以漢人文化為主的社會,受到「漢人中心主義」的影響,對於其他非漢族群往往採取輕看與歧視的態度。韓國人口雖然比台灣多,現在的發展也比我們好,然而很多人對韓國的態度,仍然維持在過去的年代,把韓國視為落後的「蠻夷之邦」,加上過去斷交的不愉快記憶,因此對於韓國人非常地不友善。在這樣的負面情緒影響下,很多人一聽到與韓國有關的負面消息,很容易就「選擇性」地相信,而不是進一步去加以查證。

更進一步地分析,漢人的端午節早就被建構成與國族認同相關的論述。端午本來只是一個農曆節期,卻被連結上屈原或伍子胥「殉國」的謠傳。也因此,「韓國人搶走端午節」這種謠言的出現,背後的意義就不只是文化之爭,而是國族之戰。

謠言的政治

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地思考,想想這些謠言到底是從哪裡傳出來的。

如果仔細去追查,可以發現多數反韓的謠言其實都是先在網路上流傳,而且主要是在中國的網路上,然而許多台灣媒體常常未加查證就直接引用。這些文章中,有些直接使用歧視性語言來煽動輿論,有些則是以偽科學的方式來包裝,例如指稱某位韓國教授宣稱孔子是韓國人等等。如果仔細去查證那些訊息,很快就可以知道都是子虛烏有的消息。以「專家」的名義來包裝並呈現在媒體上,讓很多人不加思索、很快就直接地接受了這些錯誤的訊息。

在中國的網路上,充斥著各種不實的反韓仇恨言論。(http://goo.gl/0DUVHQ)

每個論述都有其目的與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每個論述背後都與權力有關,有其受益者。網路或媒體上很多反韓的仇恨言論其實是不實的謠言,如果我們繼續不加思考批判就接受,然後協助傳播出去,究竟這樣的謠言傳播會對誰有利?我們無法確定究竟是哪些人在操弄這樣的謠言,但我們可以確信的是,受益者絕對不是多數的台灣(以及中國)人民,而是在背後操弄謠言的那些權力之手。畢竟,要模糊國內問題焦點的最好方法,就是塑造一個能讓大家同仇敵愾的外敵。

在這個網路傳播便利迅速的時代,我們必須要更謹慎分辨自己所看到的各種訊息。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輕易落入選擇性的相信、而是努力保持批判性的理性。

參考資料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323/12041543.html

http://www.danojefestival.or.kr/contents.asp?page=352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2076.html

http://goo.gl/jtfMC2

http://goo.gl/g5SKFq

http://www.epochtimes.com/b5/4/5/11/n535530.htm

http://goo.gl/wdS7C1

http://bbs.hupu.com/13143016.html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