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別再黑鮪魚「祭」:看討海人月光下的智慧

◎葉志杰

昨日看到臉書,有幾位東港朋友分享屏東第一鮪拍賣的動態消息。近10年來看著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的調整、興衰,再次提出一點看法。

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的癥結在哪?

筆者曾於2007年為文討論「黑鮪魚文化的迷思」,認為漁獵是人類向大自然採集,滿足生存與食慾的生物行為。既是生物行為就不該舉辦文化觀光季活動,雖然「季」有節令意味,但第一鮪高價拍賣可能會驅使漁民競捕,導致淪為祭典的過漁質疑。且,漁業活動拉起的網絡,第一線勞動、冒險的漁民最終能獲利者,實為少數,這就是「第一鮪」所帶來被驅使而不自知的迷思。

2007年「黑鮪魚文化的迷思」拙文

昨日(26)潘縣長說,「黑鮪魚是用釣的,每一尾都有身分證,漁民很辛苦。」我想,這是為十餘年來的黑鮪魚季定調,除了他身感、褒揚漁民搏浪的辛勞,也說明捕黑鮪魚所用的延繩釣魚法是自然漁法,願者上鉤而非逼脅。這裡,筆者就補述延繩釣漁法的生態與討海人智慧。

黑鮪魚季期間,東港魚市場常見魚種。

延繩釣漁法的月光、月暗作業

現代探魚機聲納普及,很難想像早期這漁法藏著人與自然、人與海洋之間的微妙關係,也就是利用魚的趨光性,筆者稱之月光、月暗作業。「月光」是農曆10日至20日期間,每到夜晚,月光照射海面,再經過海浪波光反射,大海彷如白晝,又以「正光」(14-16日)最好。月光的漁獲量較多,今年的第一鮪就在這時期上釣。反觀農曆20日至次月10日左右的「月暗」,夜間月光晦暗,漁民所使用的魚餌,就得換成虱目魚或皮刀魚等活餌,這兩種魚體鱗片白亮,游動時側身閃光,可吸引鮪旗魚的追食。今年冬天遇寒害,虱目魚凍死無數而價揚;若使用皮刀魚,就得航行至花蓮外海釣當活餌,油資、時間、人力成本墊高,漁民壓力就更大。

國內相較於延繩釣漁法利用自然光源,基隆北海岸的焚寄網、蹦火仔漁法同樣利用魚的趨光性,但差別在於人工燈源。所以,月光時不利焚寄網、月暗時才是良機,採捕時間正好相反,人造燈源豈與月光爭輝。

焚寄網漁船(攝於基隆鼻頭角)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理性抉擇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生物本能是覓食,於是構成食物鏈,人不過是其中一環,充其量是高明一點的生物。除非採素食主義,否則採捕生活與原始社會並無太大差別。延繩釣漁法就是利用魚類的生物本能,我們常以為這生物本能有擬人般的意志,彷如人類的理性行為一般。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人類才是理性的動物,可以精確計算成本、利潤,決不做虧本生意。

就筆者所知,從黑鮪魚季第一鮪的催哄之下,東港捕鮪船大多不堪虧損而拆除,只剩不到1/3,連外籍漁工數量都大幅減少。筆者產生一疑問,所謂船隻與魚群數量的平衡點在哪?我想這是很難解惑的。其實人類向大自然採捕本就是理性行為,只要秉持生態漁法,少點人為干預、祭典驅使,那套規則就會浮現、分配秩序。

2007年,東港漁港停泊之延繩釣漁船,還備有港口清潔隊清理載運水域垃圾。如今,港口船隻大量減少,過去船體擠擁之況,難以復見。

因應黑鮪魚季而設置的大型吊具,經歷十餘年變遷,成為昔日採捕榮景的證據。

自然漁法也尊重自然的和諧共存

這些年來,東港舉辦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的熱潮逐漸衰退,可能的過漁現象也讓漁民背負些許指責,這些都是誤解、偏頗。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若維持順應、適度,待魚體成熟時令採捕、產卵期或稚魚生長期休漁,依食物鏈的族群數量多寡調節,多則捕撈、少則限釣。我想,如此將能確保彼此關係仍會是和諧平衡,且魚種多樣化,關鍵在於向大自然討生活的態度與方法,延繩釣漁法的月光、月暗作業,不正是寫照?

(東港漁村子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