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紐約地途》紐約中國城的農曆年

同樣的農曆新年,在台灣,過年氣氛是一年淡過一年,在紐約,卻是醒狮、遊行樣樣來。在異鄉過年,究竟是什麼滋味?對某些人來說,這些慶祝活動,或許已經是他們和原生文化所能做的最貼近的連結,順道為這「外地反而更有年味」的奇特文化現象,提供了一個說法。

NYDECO

猴年初一,接近中午時,歡迎到華埠格蘭街和克里斯蒂街口的Sara D. Roosevelt Park觀看華埠商會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和長串鞭炮施放。對西方人和在紐約生長的華裔第二代來說,鞭炮近距離連續的爆炸聲,比在高空點燃的煙火更刺激驚險,因此圍觀的人潮相當多。之後走到在且林市果(Chatham Square的廣東話發音)與多也街(Doyers St.)附近的合誠茶樓吃午茶,走過其他幾家知名茶樓,都是華人出門飲茶拜年的爆滿情況。很受老廣東喜愛的合誠茶樓雖然空間不大,卻有一個常淹沒在排隊買外賣的人群中、但能讓一兩人用餐的吧檯,可以省去排隊等待空桌的時間,而坐在這裡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自在地和老闆或員工話家常,吃的食物也都是剛從廚房出爐、用來做外賣的熱騰騰港式點心。不過今天茶樓老闆和員工個個都笑容滿面,甚是歡喜,因為衣服口袋上都塞滿了老顧客給的利是(紅包),這個廣東人流傳已久的過年傳統,在曼哈頓中國城還是可以見到。

觀看燃放鞭炮,到茶樓飲茶都是紐約華人大年初一慶祝農曆新年的傳統活動之一。(圖:作者提供)

飯後在中國城幾條主要街道走走,除了餐廳外,多數店家都關門休息,街上都是大人小孩在玩長筒型的拉炮,雖然不像鞭炮一樣刺激(紐約市禁止一般民眾燃放鞭炮),但射出漫天的亮片彩帶,甚至還有迷你的「年年有餘」降落傘,倒也跟火樹銀花有異曲同工之妙。最讓人感受到過年氣氛的,則是每條街都可以看到由紐約不同僑社公所的華青組成的醒獅團,鑼鼓喧天地到各個營業店家或在街上向圍觀的民眾舞獅、討紅包,甚至還可以遇上不同醒獅團在同一街道「會獅」的景象。這些早已在腦海中模糊了的記憶,竟在紐約的中國城一一被喚起。

中國城除餐廳外,一般店家會選擇在大年初一休息,部分地區則會封街讓民眾前往慶祝農曆新年。(圖:作者提供)

現在在台灣,每當農曆春節接近,人們談論的話題通常是「今年過年放幾天假?」 或「過年期間要去哪旅行?」。在紐約,一直到2015年6月,才由白思豪市長宣布從2016年開始,農曆新年將列入公立中小學的假日。白思豪在2013年競選紐約市長時,就提出過這項政見,不過選上市長的他卻在宣布這項命令的前三個月,先宣布了將兩個穆斯林假日列入學校放假日,壓縮了紐約州法律規定公立學校一學年必須上滿一百八十天課的放假空間。然而,大概是因為紐約州議會在白思豪宣布這項政策的稍早,為了向紐約市的亞裔族群表示尊重和推廣亞裔文化,率先無異議地通過立法將農曆新年定為學校假日的提案,逼使白思豪不得不盡快宣布這項行政命令,以免出現紐約市政府的決策由州政府推動的窘況。紐約市的公立中小學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亞裔學生,雖然還是以華裔為多數,但韓裔與部分東南亞國家也都有過農曆新年的習俗,所以這項命令名稱用的是「Lunar New Year」,而不是一般華人口中所說的「Chinese New Year」。

紐約韓裔移民也會慶祝農曆新年,官方統一用「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而非「中國新年」以表示對各亞裔族群的尊重。(圖:作者提供)

曼哈頓的中國城歷史可以推到十九世紀中後期,當時的中國,以和西洋通商的廣東人到曼哈頓下城落腳以及受到西岸排華政策影響轉往美國東岸發展的中國移民為多,主要聚集於現在曼哈頓的勿街(Mott St.)、多也街(Doyers St.)和披露街(Pell St.)一帶。現在大門還掛著中華民國國旗的紐約中華公所便是座落在勿街上。1970年代台美斷交後,台灣出現一波移民潮,因為和以廣東人為主的曼哈頓中國城語言與生活習慣上的歧異,大部分選擇落腳於皇后區的法拉盛(Flushing)一帶,以至於當時有「小台北」之稱。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美國曾經進行移民大赦,大量接受提出「六四」政治庇護的申請,來自中國的移民越來越多,這些中國人的背景又有別於曼哈頓與法拉盛的華人族群,於是紐約第三個中國城就在布魯克林的「八大道(8th Avenue)」形成。到了2000年以後,皇后區的艾姆赫斯特(Elmhurst)與布魯克林的「U大道(Avenue U)」,則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遷入,逐漸形成第四、第五個中國移民聚集的社區。

這幾年剛好有機會分別在台北和紐約過農曆年,發現台灣人幾乎把所有過年的重心都放在除夕的團圓守歲上,過年前各個城市都有年貨大街,各大餐廳也都推出年夜飯或年菜訂購,然而除除夕一過,大年初一就開始湧現出國潮或旅遊潮,已經很少聽到有人特別在大年初一出門向親朋好友送禮拜年的活動,街上也再看不到民國六、七○年代還有的舞龍舞獅討紅包的表演。難怪越來越多人感覺台灣的「春節」快要變成「春假」,純粹是讓民眾有時間出門度假旅行。反觀紐約,因為不是像感恩節、耶誕節那樣的連續假期,「大團圓」的氣氛似乎少了一點,反而是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相對來說熱鬧許多,民間商會更是分別在中國城與法拉盛都有舉辦農曆春節大遊行,讓美國民眾也能夠感受、認識這個亞裔最重要節日的喜氣與傳統。

在台灣,過年期間已經很難看到的舞龍舞獅和春節大遊行,每年都會在曼哈頓的中國城與皇后區的法拉盛舉行,吸引人潮圍觀。(圖:作者提供)

在異鄉過年,究竟是喚起對家鄉的思念,還是感受有點變調的文化,因人而異,然而,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農曆年慶祝活動,已經是他們和原生文化所能做的最貼近的連結。亞裔文化,就是這樣在異國流傳下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