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東亞漫遊》文化保存與發展如何兼顧?:韓國古都慶州的未來想像 (四)

一個擁有千年古代文明、在國家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古都、每個韓國人一生中至少都必須去「朝聖」一次的慶州,為什麼沒有發展出像台灣一樣的特色地方美食觀光旅遊?這跟前往拜訪的遊人們心態有關。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當國家與區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否會因而消逝? 

全球化與在地化,一直是學者爭論不休的議題。由於跨國界的工業生產、文化交流、人群的移動、以及網路、大眾傳播媒體與人造衛星等資訊科技的發展,使得各國與各區域之間的來往互動越趨頻繁,特別是年輕世代的次文化,往往呈現出一種跨越疆界的風潮與現象,也往往引發傳統文化是否難以維繫的爭議與憂慮。

在這樣看似越趨開放的世界情勢中,對於傳統文化的保存,無法、也不應該封閉在自己的固有領域中;單向性的在地化(Localization)不但不可能達成,更會讓地方的發展受到狹隘的限制。然而,我們也不應該追求全盤全球化(Globalization),不然就會失去自己獨特之處。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以開放的態度面向世界、尋找並走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與認同。

要能既開放且包容他文化、又能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除了必須對自己過往歷史的熟知與努力維護外,還必須在當代瞬息萬變的政治、經濟發展情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與出路。

不只懷舊,還要創新

由於以慶州為代表的新羅文明在韓國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韓國政府在2003年提出了打造慶州成為歷史文化都市的總計劃,由2006年開始到2035年結束,先以慶州市內8個主要的新羅王京遺址進行維修及復原。第一批首先復原的重要遺址中,包含了新羅王宮(預算50億韓元)以及佛教文明遺址皇龍寺(35億韓元)。慶尚北道以及慶州市廳在這整個王宮復原計劃中,第一階段(2014-2017)計劃投入1770億韓元,第二階段(2018-2025)則計劃投入6568億韓元。

新羅王京復原示意圖。中間為新羅王宮,最右邊可以看到皇龍寺。(圖: www.gyeongju.go.kr)

皇龍寺址位於慶州市九黃洞芬皇寺的前院處,為新羅最大的護國大寺院,集古新羅佛教文化精髓於一身,擁有悠久歷史。新羅真興王14年(西元553年)興建皇龍寺,歷時17年,於西元569年落成。但在1238年時,由於蒙古的入侵,寺院被毀於戰亂中。1969年7月在勘查講經場地時,發現了金堂、講堂、塔址的礎石。從1976年開始進行考古、挖掘的工作,歷經17個月後,發掘出這個韓國最大的寺院,面積足足比佛國寺大上八倍,約8800坪左右,目前這座古寺被列為韓國第6號史跡。

(上)皇龍寺復原示意圖 (下)皇龍寺遺址 (圖: www.gyeongju.go.kr)

如果因為懷舊而只是單單復原歷史遺址,恐怕這樣的努力很容易無以為繼。過去的傳統文化,若不經過創新並賦予新的時代意義,恐怕也很難被當代的人們所認同而繼續傳承下去。

地處韓半島東南邊陲的慶州,並未停留在輝煌的過去,反而努力立足於當代的國際情勢潮流之中。慶州從1998年開始舉辦「慶州世界文化Expo」,2006年移師柬埔寨舉行,於2008年在慶州建立「慶州世界文化Expo公園」。慶州世界文化Expo公園的地標就是仿造新羅時代皇龍寺9層木塔的慶州塔,由3D動畫世界、新羅文化歷史館、世界化石博物館等、以及再現新羅時代君王曾散步過的王京林所構成。

(左)仿造新羅時代皇龍寺9層木塔的慶州塔(左前),是慶州世界文化Expo公園的地標。(右)在公園內定期展演的新羅文化歌舞劇。(圖:http://www.cultureexpo.or.kr)

慶州塔夜晚上演的時尚燈光秀 (圖: www.mcst.go.kr)

世界化的視角與野心

整體來說,「慶州世界文化Expo公園」是以慶州歷史為基礎而創造出來的文化創新展演所在;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建設不只停留在展演新羅的文化傳統上,更是慶州用來參與全球趨勢潮流的展現與象徵。

新羅王朝時期剛好是中國的唐朝,那是一個既開放又多元的時代,更重要的是,那個時代有著一個以絲路為主的世界體系。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強大鼎盛的朝代,其興盛與當時社會經濟及對外貿易的發達有很大的關係。當時以長安為中心,藉著漢以來的絲綢之路,與中亞及阿拉伯國家交往。每年有大批商人、使節沿著絲路前來中國進行貿易。不只陸上絲綢之路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通路,海上絲綢之路也一樣發達。《新唐書.地理志》記載了「廣州通海夷道」,由廣州通往印度洋,直達波斯灣,全長一萬多公里。沿著海上航線,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商船,往返不絕,促進了唐朝與阿拉伯國家、東南亞各國的貿易往來。 

慶州位處東亞大陸邊陲韓半島的東南邊陲,然而,因為新羅時期與唐朝的密切往來,慶州因而被納入了當時的絲路世界體系之中。藉著這段歷史,慶尚北道於2013年3月開始,進行了「慶州絲路計劃」。2013年首先進行了路上絲路的探索,2014年則進行了海上絲路的連結。在這個過程中,慶州市積極地與這二條絲綢之路上的國家或城市進行聯繫或交流,締結城市外交關係。

慶州絲綢之路計劃,海報上寫著「從慶州到羅馬」,不但展現出積極進入世界體系的企圖心,也展現出千年古都的驕傲。(圖: www.gyeongju.go.kr)

慶州絲綢之路計劃的路線圖。2013年著重在路上絲綢之路,結束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堡。2014年則進行海上絲綢之路的探索。(圖:www.kmoumedia.com)

慶州絲綢之路計劃的重點之一,在於絲路沿線的城市外交關係。位於絲路最東端的慶州,在2013年與最西端的伊斯坦堡進行了城市文化交流活動。(圖:koreablog.korea.kr)

這個絲路計劃,很難不讓人跟中國近來所提出的「一帶一路」產生聯想。

所謂的「一帶一路」,是由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於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的經濟合作概念,包含「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以中國為主的跨國經濟帶。在習近平正式提出「一帶一路」之前,慶尚北道於2013年3月就開始進行「慶州絲路計劃」。也就是說,慶尚北道政府積極地在觀察國際情勢,並相當早就開始進行了布局。身為一個規模不大的國家,韓國一直以來都是積極地觀察周邊大國的情勢,並快速地加以因應。也因此,絲路計劃不只是一個文化復振計劃,還展現了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努力不被邊緣化的決心。

(左)慶州將新羅古文明與絲綢之路連結之大型活動 (右)慶尚北道道知事金寬容(2006.7.1至今)

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藝術展示 (圖:作者提供)

以謙遜的心

談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發現我們還沒談到台灣人最關心的部分,也就是地方「美食」(我常懷疑,是否台灣人的休閒活動除了吃吃喝喝以外就沒別的了)。慶尚道的食物一向不以美味聞名,不過,慶州還是有其代表性的食物,像是皇南餅、或是校洞的排隊名店紫菜包飯。然而,比起台灣的地方旅遊特色來說,慶州特色美食看來相當地貧乏。

慶州的特色食物(左)皇南餅(右)校洞的排隊名店紫菜包飯。(圖:www.visitkorea.or.kr)

一個擁有千年古代文明、在國家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古都、每個韓國人一生中至少都必須去「朝聖」一次的慶州,為什麼沒有發展出像台灣一樣的特色地方美食觀光旅遊?

我想,這跟前往拜訪的遊人們心態有關。

在重要的遺址天馬塚入口處懸掛著一個石牌,寫著:「以敬虔的心來參拜」。(圖:作者提供)

在重要的遺址天馬塚入口處,懸掛著一個石牌,上面寫著:「以敬虔的心來參拜」。不只在天馬塚,在其他重要遺址如石窟庵、佛國寺,也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標語。我在路途上看到很多前來遊覽的韓國遊客,雖然帶著旅遊的輕鬆氣氛,但是絕對不會流於輕浮。新羅文明是屬於大家的共同歷史記憶,慶州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歷史記憶空間,絕對不是來此一遊、吃吃美食就算了的地方。我想,也就是在這樣的謙遜與虔敬的心情之下,美食就成了其次的焦點。慶州讓我們看到一個城市的偉大,與美食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甚麼時候,台灣人才能用這樣一種尊重的態度,來面對我們自己寶貴的文化遺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