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大稻埕(無)障礙體驗

◎鄭雨桑

自由的移動並穿梭在人群與街道中,對於一般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對於有行動障礙的人而言,這是一項每天都必須得面對的切身困難與挑戰。藉由與行無礙協會合作的機會,筆者得以實際坐上輪椅,也學習成為輪椅族的協助者,而因為這種實質的體驗才讓我開始真正去察覺,周遭設施環境的設計對於行動障礙者是多麼不便。

台灣社會對於創造無障礙空間與環境的漠視亟需改善,經由親身的無障礙體驗讓筆者的意識覺醒,覺知到周遭社會對於行動障礙者的不友善,以及一般人視之為理所當然的輕率與不負責。(記者王藝菘攝)

很多空間並未考慮行動障礙者的基本需求,如隨處可見的門檻台階,雖然可能只有三五公分的高度,但對於輪椅族群來說,那卻是一道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界線。當我們嘗試以不同以往的視野去觀看周遭的日常事物時,往往會看到不同的面貌並給予不同的詮釋,察覺其中的不平常甚至是不對勁,進而覺知到:這些是誰的「平常」?而有誰被犧牲或者被剝奪權力了?

移動在路上的自由,理應是所有人都享有的基本人權,但實際坐著輪椅走訪大稻埕與迪化街商圈以後,卻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許多地方從建築的基本設計開始,就直接忽略了行動障礙者的進出需求:空間夠大夠緩的斜坡道以及無障礙廁所,更遑論店家的商品陳設空間過於狹小、又或者路邊汽機車停放方式阻礙了輪椅的行進。任何建築或者政府建設在設計時應當都要顧慮到所有不同群體的需求、讓所有人都能自由移動應是基本前提。

很多空間並未考慮行動障礙者的基本需求。(記者張軒哲攝)

而這些設施的建置也不該被貼上博愛或者是愛心的標籤,行動障礙者不應被塑造成需要依靠社會大眾的愛心才能生活,他們更需要的反而是社會正視他們需求,並且將之視為他們應得的基本權力而不是多餘的請求。很多時候,「弱勢」族群其實是被社會建構出來的,試想,若是社會的各種基礎建設在設計時都有考量到行動障礙者的人權、路權與基本需求,換句話說,行動障礙者可以自由的、無阻礙的穿梭在各個空間裡,就像一般無障礙的人群一樣,那麼行動障礙者又何以被稱作是弱勢族群、而需要社會大眾給予「愛心」和幫助呢?

「弱勢」族群其實是被社會建構出來的,若行動障礙者可以自由的、無阻礙的穿梭在各個空間裡,就像一般無障礙的人群一樣,那麼行動障礙者又何以被稱作是弱勢族群、而需要社會大眾給予「愛心」和幫助呢?(記者蘇金鳳攝)

目前,台灣社會對於創造無障礙空間與環境的漠視亟需改善,經由親身的無障礙體驗讓筆者的意識覺醒,覺知到周遭社會對於行動障礙者的不友善,以及一般人視之為理所當然的輕率與不負責。如同行無礙協會的雅雯表示,障礙者的責任就是不斷地出現在人群裡,教育他們「這是常態」!障礙者雖然是少數群體,但他們的存在與現身本來就是多元社會的一部分,而他們與一般人的需求與想望並無太大的差異。

再者,隨著台灣社會進入高齡化及少子化的時代,未來老年人口比例將遠高於年輕人口,這意味著移動障礙將成為幾乎是人人都必須面臨的議題,並且極有可能因缺乏足夠的人力而必須訓練自己成為能夠自立自強的輪椅族。因此,這並非是一個可以讓大眾認為無關緊要或是置身事外的問題;相反的,這是在不久的將來,人人都可能會面臨到的迫切情況,也是整個社會都必須嚴正以待、積極處理與承擔的責任。

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