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紐約地途》藝廊的快樂時光

除了餐廳酒吧在下班後的Happy Hour之外,紐約有一種很另類的Happy Hours,可以說是充滿藝術氣息,人文品味,同時也可以是非常假掰的吃吃喝喝,甚至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搭訕新朋友活動,那就是每星期四晚上的『藝廊漫遊』。

NYDECO

Happy Hours (下班後的快樂時光) 是西方國家城市的餐廳酒吧為了吸引上了一整天班的人下班後可以找個地方喝酒聊天,放鬆一下的時間性活動。紐約餐廳的Happy Hours不僅酒精飲料有蠻多的折扣,還會提供便宜的酒吧食物(一美元的生蠔,雞翅等)。義大利米蘭則有更吸引人的Happy Hours,只要點一杯酒精飲料,餐廳裡自助式的點心小食都可以免費享用。多年前紐約的跳舞風氣還盛行的時候更有夜店舞廳通常在每週四或五華燈初上時也來個Happy Hours活動,讓年輕男女可以在下班後直接殺到舞廳認識新朋友。

不過紐約還有一種很另類的Happy Hours,可以說是充滿藝術氣息,人文品味,同時也可以是非常假掰的吃吃喝喝,甚至搭訕新朋友的活動,那就是每星期四晚上的『藝廊漫遊 (Gallery Hopping)』。

每個星期四晚上6點到8點之間是許多喜歡藝術的紐約客的Happy Hours。(圖: 作者提供)

目前紐約大部分的藝廊都分佈在曼哈頓雀兒喜(Chelsea)和蘇活區(SoHo)一帶,近幾年也有新的藝廊開在下東城地區。不過還是以雀兒喜這裡的藝廊為主力,常可以看到當代知名藝術家(如草間彌生,Jeff Koons)的展覽。其實在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 還沒開放時,在雀兒喜地區的藝廊多半集中在23街以南,因為從24街到29街之間有政府公辦的國民住宅,一直以來治安比較不好,人氣不高。兩千年後,從高線公園的計劃通過,到後來公園一期,二期三期的陸續完工開放後整個地區的房地產業暴起,飯店和頂級奢華的住宅大樓紛紛林立。許多藝廊趁勢往這個地區進駐,希望能在這個紐約經過都更又是高檔的地區吸引更多有『實力』的買家。

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的建設,促進雀兒喜(Chelsea)10大道和11大道之間,20幾街地區成為一個藝廊專區。(圖: 作者提供)

不確定從什麼時候開始,許多不同藝廊旗下藝術家個展或聯展的開幕酒會都選擇在星期四晚上六點到八點之間舉行。以Chelsea為例,這些藝廊多集中在介於10大道和11大道之間,20幾街附近。前往參觀的人,不論是藝術工作者,愛好者,或學生們就會利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盡可能多跑幾家藝廊,多看些作品。由於這些藝展的開幕酒會都是開放給所有人參加,也沒有收費,並且藝廊都會準備酒水和甜點輕食,於是選個星期四下班後到藝廊參觀藝展慢慢變成了不少紐約客到餐廳酒吧度過傳統的Happy Hours之外另一個選擇。除了『Bar Hopping』還可以來個『Gallery Hopping』!

星期四晚上在雀兒喜的藝廊漫遊(Gallery Hopping)活動在紐約已經行之有年。(圖: 作者提供)

觀察這些來『Gallery Hopping』跑攤參觀藝展的民眾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藝廊漫遊讓欣賞『藝術』這件事情變得是一件很輕鬆自在,不是很拘束保守卻依舊不失藝術創作本身的精神的活動。大部分的人來看藝展都是受邀請或認識藝術家本人,不然就是原本就有在追蹤藝廊所舉辦活動。但也有一些人其實不在意藝術家是誰,或是哪種類型的藝展,單純就是下班後來跟三五好友湊熱鬧。通常他們進到藝廊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拿杯酒,一邊喝酒,一邊看展。但是不要懷疑他們認真地欣賞每個藝術創作的態度。筆者有時候也就是用這樣的心態去看展,常常在看一幅畫作的過程會和旁邊同時觀賞的人討論起來,也會主動和在場的藝術家攀談,了解他們創作的心路歷程和作品想表達出的意義。一家藝廊逛完後,走幾步路,又進去另一家藝廊開始一樣的過程。這棟建築裡的藝廊逛完了,再往下一棟建築裡的藝廊前進,直到開幕時間也差不多結束為止。

藝展的開幕儀式通常選擇在星期四晚上舉行,不僅可以看到最新的藝術創作也有機會可以和藝術家本人互動。(圖: 作者提供)

也就是這樣的人不少,紐約更有專門約星期四一起去『藝廊漫遊』的社群網站。在星期四前幾天就開始揪團,並事先規劃當晚漫遊的藝廊路線。事後也會同樣在網站上分享逛藝廊的照片和個人覺得精采的作品。這當然也是認識新朋友的一個管道,畢竟幾杯酒下肚後,陌生人之間交談的尷尬也就被酒精淡化,看完藝展順便共進晚餐就是一個美妙的週四夜晚了!

其實紐約讓人喜歡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她有這樣的環境,讓這裡的人有機會去接觸許多即便是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可以刻意假掰的去看藝展,也可以真誠的去欣賞藝術創作。不論是哪一種,耳濡目染之下,對美的事物的鑑賞力,就無形的增加了!

在紐約有很多機會可以看到當代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左上為Alexi Torres的人像畫作,右上是Tara Donovan的雕塑藝術。左下: Sam Jungkurth的作品;右下: James Chisholm的Garden Street。(圖: 作者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