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博硯「說」法》從「公開透明」開進「關門喊價」的民主倒車

立法與行政兩權要互相制衡,靠的就是公開透明的辯論程序,讓民意的力量藉由辯論化諸法律文字,如今王院長公開表示朝野協商是立法院運作重點,就是將台灣國會的立法重心,從公開透明的政策辯論轉入關門密室內的喊價協商,還大言不慚地表示將領導國會改革,開民主倒車,莫此為甚。

胡博硯

在沒有議會的年代裡,權力集中在國王一人身上,此際國民與國家的概念都未臻成熟,國王是支配一切的主宰者。爾後,國王權力的限制,正是民主體制發展長期的目的。

國王權力限制的濫觴,有人推溯到八百年前的大憲章。

國王權力限制的濫觴,有人推溯到八百年前的大憲章。(維基百科)

2010年,由羅素克洛擔綱演出的電影《羅賓漢》(Robin Hood)中,羅賓漢跟隨獅心王到處征戰,獅心王於攻城之際死在法國,也由於這段故事,才引發了日後大憲章的簽署。然而此時的英國,國會的民主制度尚未建立,隨著時間的推進,英國的下議院日後成為人民選出的民主代表機關。這個民意代表機關制定法律要求君主遵守,在現代已成為不可逆變的形式。

英國不同黨派的六百位議員,必須在開會的時擠進位於西敏寺,只有四百多個席次的議事廳裡。在這個議事廳的演講台上,柴契爾夫人曾經針對歐盟的擴大化,大聲喊了三聲"NO";同樣在這演講台上,英國前首相布朗為了英國金融危機跟在野黨領卡麥隆袖進行一場唇槍舌戰。

英國下議院進行辯論。(圖:國會網)

而在海峽另一端的美國,站在講台上面辯論並不是美國國會的風格,在委員會所舉行的會議以及聽證會,才是討論議題的焦點所在。例如,去年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針對《台灣關係法》實施三十五周年,做成要求台灣政府應儘快讓陳前總統保外就醫的決議,足見在美國國會中「委員會」才是主戰場

美國國會委員會聽證會。(VOA美國之音)

空間拉回台灣,王金平院長認為「朝野協商」才是我國立法院運作的重點所在,這樣的說法正好應驗了我們學界常說的「台灣是公法學寶地」的戲謔。不管是英國或是美國,甚至是我們鄰國日本,以及常被提到的德國,公開透明的辯論,都是政策形成的必要過程,協商是必然,但絕非重點。

王金平院長認為「朝野協商」才是我國立法院運作的重點所在。(記者叢昌瑾攝)

尤以內閣制國家而言,權力分立的制衡與總統制國家不同。例如,德國的委員會擺設以圓桌會議的型態呈現,是為了讓立法權與行政權在各委員會中共同作業、做成決議,院會擺設則是中間做為辯論台,由不同黨籍代表針對政策進行辯論,因為唯有公開透明的辯論,以及國會多元民主的代表,才得以強調此際立法者所做成的決定比起行政權更為的慎重,行政權必須要遵循由立法權所做之決定。否則以我國憲法規定,由總統任命的行政院長,承襲了總統的民主正當性,這點立法者要如何與之抗衡?

再者,行政權講究專業與效率,決定形成比起立法者更為迅速,同時也有主動做成決定的功能,那麼,面對主動的行政權,我們的立法者又有何種能耐能與之抗衡?

立法與行政兩權要互相制衡,靠的就是公開透明的辯論程序,讓民意的力量藉由辯論化諸法律文字,如今王院長一席話,將台灣國會的立法重心從公開透明的政策辯論轉入關門密室內的喊價協商,還大言不慚地表示將領導國會改革,開民主倒車,莫此為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