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際聚焦》哀悼巴黎,遺忘貝魯特?

僅管2014年後的貝魯特已遠離內戰戰火,朝重生之路邁進,但就在巴黎恐攻的前一天,貝魯特其南郊的城市巴拉吉奈也遭「伊斯蘭國」成員用自殺炸彈攻擊,造成45位平民死亡。一個是花都巴黎,一個是東方巴黎,所受到的國際矚目程度卻截然不同。

劉世忠

巴黎恐怖攻擊悲劇令人哀傷,「伊斯蘭國」(IS)殘酷言行教人髮指,但就在11月13號巴黎遭到突襲的前一天,被譽為是「中東巴黎」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其南郊的城市巴拉吉奈(Bourj-al Barajneh)也被「伊斯蘭國」成員用自殺炸彈攻擊,造成45位平民死亡。隔天,另一名自殺炸彈客闖進在伊拉克舉行的一場葬禮中引爆,21人喪命。

貝魯特南郊的城市巴拉吉奈被「伊斯蘭國」成員用自殺炸彈攻擊,造成45位平民死亡。(AFP)

巴黎恐攻事件發生後,許多人將臉書(Facebook)的大頭貼放上了象徵法國國旗的紅白藍顏色。臉書也為巴黎恐攻設立「報平安」(safe button)機制,各國領袖紛紛發表聲明譴責暴力,聲援法國。但也有另一股聲音出現,認為黎巴嫩和伊拉克的無辜受害民眾難道就不值得同情?甚至當幾個月前一名三歲敘利亞難民男童陳屍在前往歐洲的土耳其海灘,全世界都為他掬一把同情淚時,又有多少逃到黎巴嫩的小孩死傷引起全球注意?

究其原因,難道只因為主流思維認知恐怖攻擊在巴黎這座「城市」發生才令人震驚、憤怒,而貝魯特是「戰區」,所以就見怪不怪、忽視遺忘嗎?

事實上,國際主流媒體多將貝魯特南郊的巴拉吉奈描述為「真主黨重鎮」(Hezbollah stronghold)才會受到攻擊,但巴拉吉奈最多是一個多種族、以中下階層為主的城市,枉死的也都是平民老百姓。

綠色區域為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黨佔有之區域。(維基百科)

在過去一年半以來,黎巴嫩已經甚少發生如此重大的衝突。

過去針對真主黨的攻擊是由遜尼派極端分子所為,絕大多數受害者也是平民。遜尼派極端分子稱襲擊事件是為了報復真主黨派兵進入敘利亞,支持總統阿塞德政權對抗遜尼派武裝民兵。2014年之後的黎巴嫩已經暫離戰爭有一段時間,貝魯特也正朝向重生、重建之途邁進。兩年多前我的貝魯特之旅就見證如此的轉型。

解讀黎巴嫩的歷史,像是撕開傷口般的疼痛無奈。印象中的貝魯特是一個戰火猛烈、煙硝瀰漫的危險境地,兩年多前實際走過才發現,這座城市在包紮傷口、擦拭眼淚之後,早已勇敢向前。

印象中的貝魯特是一個戰火猛烈、煙硝瀰漫的危險境地,但這座城市在包紮傷口、擦拭眼淚之後,早已勇敢向前。建築物外牆上的斑駁彈孔就是見證。(圖:作者提供)

1920年代黎巴嫩人走上街頭要求民主開放遭到鎮壓,迄今港口旁「英雄廣場」上彈痕累累的雕像,似仍訴說這條艱辛的民主路。位於歐洲、非洲、中東以及瀕臨東地中海的戰略據點,自古以來黎巴嫩就是列強覬覦與兵家必爭之地,曾被腓尼基、羅馬和鄂圖曼等帝國交相統治。二次戰後法國託管,獨立後的貝魯特因此享有「中東巴黎」的美譽。

無奈自1975年起爆發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內戰直到1990年。我所下榻的「腓尼基人飯店」(The Phoenicia)位於聖喬治港的正前方,飯店後方矗立著內戰爆發初期剛蓋好的「假日飯店」(Holiday Inn),迄今仍留有兩軍交戰的炮火彈痕累累和歷史印記。1990年內戰結束,黎巴嫩跟著陷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交戰,東邊鄰國敘利亞更是虎視眈眈,急於併吞黎巴嫩為其領土。就連黎巴嫩境內強悍的真主教派(Hezbollah)也和敘利亞聯手,與以色列為敵。

腓尼基人飯店與Holiday Inn(圖:作者提供)

繁華的貝魯特聖喬治港夜景。(圖:作者提供)

好不容易脫離內戰的脆弱貝魯特,再次歷經戰爭與逃難的悲劇,之後美國調停以、巴衝突才戰火稍歇。市中心的舊城區建築,雖然經過重新拉皮粉刷,看似煥然一新,但走近細看,牆壁上仍留著大小不一的彈痕。長達15年的宗教內戰讓美麗的貝魯特成為悲傷的貝魯特,原本是地中海濱最適合觀光的海灣城市,卻曾淪為悲慘的沙戮戰場。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文明衝突在北非、南歐與中東,早就刻下一道道傷痕。矛盾的是,走在貝魯特市區,我發現建於1767年的聖喬治東正教堂與一旁建於2004年、壯觀巍峨的藍頂大清真寺並立。不同宗教建築共存,是諷刺文明歷史的衝突?還是祈求和解與共生?

舊城區廣場上的著名地標「鄂圖曼鐘塔」建於1897年,倖免於戰火摧毀,是一窺貝魯特最好的起點,也是政府機構所在地。荷槍實彈的軍人來回不時巡邏,給空氣中帶著一絲絲詭譎氛圍。

東正教教堂與清真寺並存。(圖:作者提供)

貝魯特舊城區廣場上的著名地標「鄂圖曼鐘塔」(圖:作者提供)

奇妙的是,黎巴嫩人早已臨危不亂、冷靜沈著、笑看人生 。

三年前爆發於北非的「阿拉伯之春」看似燒到中東獨裁的敘利亞,但是阿塞德頑強抵抗,對反對勢力進行種族屠殺,加劇難民潮的出走,多數就近向西來到黎巴嫩。當歐洲國家正辯論要如何接納大量來自中東的難民潮之際,每四個敘利亞難民就有一個來到黎巴嫩。

聖喬治港上岸處,昔日是傳統市集,販賣中東香料布疋,如今已被名牌精品店、高級跑車行與五星級飯店占據。長達數十公里的地中海海濱步道,是貝魯特人最愛的休憩地點,這裡聞不到絲絲戰火的味道,只有賣著狀似吹氣羊皮的傳統麵餅的小販生意應接不暇,還有悠閒釣魚、跳水游泳的年輕人嘻笑。

或許是過去的戰火蹂躪,堅定了他們對生活的滿足珍惜。也希望,這世界能夠給他們更溫暖與公平的對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