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政治的所在:土方歲三的歷史地位

歷史的詮釋權,有時候並不在個人身上,個人再怎麼努力,可能也抵不上時勢的浪潮堆疊出來的結局,或者後世一篇精彩的小說。

李拓梓

美麗的港口城市函館,是北海道地區最南端的最大城,在函館各地遊走,最常被提到的歷史人物,無非是幕末維新的最後戰士土方歲三

土方歲三像。(維基共享)

其實土方歲三沒有什麼英雄背景,和「維新志士」相反,他是支持幕府的「新選組」領袖之一。「新選組」是隸屬幕府派任的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旗下的一支警察部隊,專門負責查緝反幕府人士,造成許多維新志士死亡的「池田屋事件」,就是「新選組」一戰成名的關鍵。

「新選組」是一支由浪人組成的部隊,和松平容保旗下血統純正的會津兵,或者由武士集結而成的「見迴組」,有明顯的階級落差。在維新志士眼中,這支部隊就是一支沒什麼紀律,穿上了官兵衣服的惡棍集團。而副長土方歲三,當然就是惡棍領袖。

維新事成之後,新選組經歷了幾場戰爭,最後也潰敗解散,局長近藤勇在戰爭中遭俘處死,而副長土方歲三,則一路跟著幕軍敗逃,先是逃到東北的會津,後來又搭著幕府僅存的幾艘海軍戰艦,逃到北海道,和舊幕軍一起趕走了本來好端端的松前藩,宣布北海道獨立,名稱叫做「蝦夷共和國」,時年為1869年。

維新政府當然不會容忍這種事情,發動了「箱館戰爭」雙方一路交鋒,從海上打到路上,終於把舊幕軍之亂剿平,算是統一了國家。而算是北海道獨立政府領導人之一的土方歲三,也在這場戰役中戰死。

箱館戰爭從海上打到路上,北海道獨立政府領導人之一的土方歲三,也在這場戰役中戰死。圖為「箱館大戦争之図」永嶌孟斎画。(維基共享)

叛賊土方歲三,應該是他最後的歷史定位。

畢竟一個反政府、殺害許多維新志士的惡棍集團領袖,是很難得到獲勝一方的歷史權勢者所認同的。但那又是為什麼,今天走在函館,鑰匙圈、紀念馬克杯、貼紙,甚至五稜郭的塔頂,到處都有土方歲三的肖像?

事實上,「箱館戰爭」是明治維新成功前最後一場內戰,為了維新而造成了傷亡,以及許多有能力的人因為立場不同而犧牲,也一直是明治政府的痛。正是因為如此,1872年,明治政府赦免了帶領舊幕軍打箱館戰爭的榎本武揚罪責,並且要他繼續留在北海道墾殖,他後來還出任過日俄談判全權公使,以及內閣官員,也算是官運不錯。

位東京都日野的土方歲三銅像。(維基共享)

因為榎本武揚鹹魚翻生,土方歲三也跟著有平反機會。日本人一向有「敗者的美學」的崇敬感,土方英勇戰死,故事當然比投降的榎本武揚聽起來更為可歌可泣。因此,走在五稜郭眺望塔時,可以看到許多土方帶領舊幕軍奮戰的精彩故事。不過

把土方歲三的聲名推向頂峰的,是司馬遼太郎的小說《燃燒之劍》,以及改編的同名電影。小說家帶來的影響力,有時更超越了歷史學者。圖為2006年三谷幸喜以土方歲三為主角的NHK大河劇作品《新選組》(http://girlschannel.net/topics/383132/)

土方歲三戰死的時候被認為是叛徒,但是死後不久,卻搖身一變而成為英雄,這也證明了一件事,歷史的詮釋權,有時候並不在個人身上,個人再怎麼努力,可能也抵不上時勢的浪潮堆疊出來的結局,或者後世一篇精彩的小說。

土方歲三應該不很在乎自己的歷史定位,但也正因為這樣的不在乎,才讓他有了平反的機會。今天走在函館街上,到處販賣的土方商品,恐怕也是他辭世之時,從來沒想過的情景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