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酸青週記》先別急著參加彩虹派對:親愛的同志們,我們還有很多事要一起努力

歡樂,也可以充滿著政治、充滿著抗爭。今年的同志大遊行即將於周末登場,規模更勝以往,顯見過去許多人在同志平權上的努力有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在欣賞街頭上「主流」佳麗賞心悅目的同時,也別忘了那些還在暗櫃裡的「非主流」族群,他們為同志平權運動打下基礎,卻仍在暗櫃中等待解放。

范綱皓

在2015年台灣同志大遊行前夕,第二屆酷兒影展開跑了,開幕片《石牆風暴》(stonewall)改編自1969 年,在紐約發生的石牆事件。場景是在一間名為石牆的酒吧,因為警方一連串的臨檢,以及同志長期被壓抑、歧視而爆發的自發性暴力抗爭事件。石牆事件被認為是美國史上首次由同志發起的反抗運動,也是美國及全球同志運動重要的關鍵事件。

石牆事件被認為是美國史上首次由同志發起的反抗運動,也是美國及全球同志運動重要的關鍵事件。(http://mic.com/articles/121256/)

美國的民權運動風潮造就石牆事件

60年代,是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黑人民權運動。1968年4月4日,帶領黑人民權運動的金恩博士,在田納西州遭刺殺身亡,自此,黑人民權運動算是告一段落。但整個社會抗爭氣氛卻達到最高峰,在金恩博士被射殺的城市還有罷工的活動,強烈的反越戰情緒,加上又適逢選舉,弱勢群體所發動的暴力抗爭在美國遍地開花。 石牆事件正是緊隨在這股民權運動風潮後的其中之一。在事件發生前,美國國內對於同志的態度仍然相當保守,同志只能在夜晚的酒吧聚集,或在街角暗處、髒亂破舊的旅館出沒。如同《孽子》中的新公園,同志只存於暗夜城市的邊緣,見不得光。不過,這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卻是唯一讓他們感到安心的地方。

保守年代裡,警察任意臨檢酒吧、無預警地大量逮捕同志,手無寸鐵的同志必須忍受公權力對他們的迫害與騷擾。終於,在1969年6月28日,第一根導火線引燃,出現了第一個向警察丟磚塊的抗爭者—黑人變裝皇后約翰遜(Marsha P. Johnson)。 革命的火都是這樣點燃,在帶頭者的引導下,受壓迫者將累積已久的不滿情緒與恐懼,以暴力形式爆發,群眾的理智將難以控制。當晚的石牆酒吧,為了哀悼才舉行完喪禮的同志偶像茱蒂・嘉蘭(Judy Garland),聚集了許多同志。當第一塊磚飛出,現場的群眾情緒也受到鼓動。他們開始向警察丟石頭跟酒瓶、街頭縱火,宣洩長期受壓迫的怒意。同時,警方的鎮壓當然也不會手軟。

石牆事件之後,美國各地的同志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如同志解放陣線。每年也舉辦同志遊行。 民主化後的台灣開始有同志運動 反觀台灣的同志運動要到1990年代才開始有零星的討論跟倡議。同樣是順著美國的邏輯,社會上先有各式各樣的抗爭,同志與性別的運動才隨之崛起。 然而,台灣同志運動的發展,並不如美國這般高張力。

石牆事件之後,美國各地的同志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如同志解放陣線。每年也舉辦同志遊行。 (http://killingthebreeze.com/)

1990年,台灣第一個組織化的同志團體「我們之間」成立,這是一個女同志團體;第一次的同志大遊行則是在2003年,當時參加的只有數百人,其中很多人還是戴著面具參與。在此之前,台灣同志運動,多是以「集體現身」的方式,透過藝文活動打開能見度。或有零星抗爭,以政治行動挑戰異性戀社會對同志與跟性少數的污名化。

時至今日,台灣同志大遊行幾乎已是亞洲最大、人數最多的同志平權倡議的遊行。今年更吸引了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泰國等亞洲國家的同志參與,預計人數將上看七萬人。有這樣的成果,靠的是台灣同志團體不斷地努力耕耘,走入校園宣傳、成立同志父母組織、進行各種與性別有關的政策倡議。這些都為「自己的權益自己爭取」樹立的最佳範例。 許多改革尚未現身,同志仍需努力 只是很多參與遊行的同志都忽略了,最初發起抗爭的人,是那些同志社群中或社會的邊緣人。

這場遊行,是一場美麗的跨國嘉年華,我們看見「愛」(與外貌)的美麗,卻忘了人權運動前輩們一路行來披荊斬棘的孤獨。(圖為2014同志大遊行,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石牆事件初期的抗爭者,是變裝皇后、跨性別者、黑人同志與賣淫同志。電影中說道:「我還沒看過有誰在這裡夢想成真的」、「我沒有希望、也沒有家人,更沒有選擇」。真實的石牆事件,就是由這些社會底層中的同志,一肩挑起抵抗壓迫的責任(而電影中發起抗爭的主角竟然換成了白人、中產階級、名校菁英,這也惹毛了美國的LGBT社群)。

台灣亦然,2000年,玫瑰少年葉永鋕過世後,2003年的第一場同志大遊行,也是由跨性別者、妓權團體、關心愛滋病友的組織,以及長期關注台灣性別運動的團體發起。 但是諷刺的是,近幾年同志大遊行前後,總是會充斥令人咋舌的說法,例如:「為什麼台灣的同志大遊行,那些男同志不能好好地把衣服穿好?一定要這麼裸露?」、「有很多人帶著小孩來走遊行,那些不堪入目的標語,真的是會教歹囡仔大細!」、「爭取婚姻平權不就很好嗎?為什麼要節外生枝,討論什麼娛樂性用藥?愛滋的污名?愛滋跟同志又沒有直接關係!」、「通姦除罪化?跟同志有什麼關係?」

今年也一樣,「解放暗櫃?同志都已經走出來了,還要解放什麼暗櫃!」、「希望今年的訴求可以簡單一點,同志都還不能結婚呢!」這些說法令人無言。現在走上街頭,人數最多的,大概都還是那些長相陽光、身材精壯、穿著合身T-shirt、顏色鮮豔的「主流男同志」。在這場遊行中,是一場美麗的跨國嘉年華,我們看見「愛」(與外貌)的美麗,卻忘了人權運動前輩們一路行來披荊斬棘的孤獨。

2015第十三屆台灣同志遊行,主題為「年齡不設限」。(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提供)

我無法評價這樣的同志大遊行,是不是盡如人意、接近理想,但值得肯定的是,至少主辦的單位想要找回在「同性之愛」、在「婚姻平權」、在「同志驕傲」之外的那些與性別高度相關,卻逐漸被遺忘的重要社會議題,這才是「解放暗櫃」的真正意涵。我們不只要讓同志(的愛)「現身」,我們還要讓社會大眾「看見多元同志、多元性別主體的樣貌」。

當然,同志大遊行的規模,證明了過去許多人的努力有了階段性的成果。但還是希望各位參加遊行的同志們,先別急著考慮遊行完,要去紅樓的彩虹派對狂歡,還是要去同志三溫暖依傍著胴體取暖。大家犧牲假期,開開心心呼朋引伴地來參加一場遊行,總不要只是淪為各國佳麗的選秀賽,或是前男友們的見面會。

歡樂,也可以充滿著政治、充滿著抗爭。

所以,當你牽著情人的手、搭著朋友的肩、摟著曖昧對象的腰,走在遊行的隊伍中時,花點時間看看圍繞在你們身邊的標語、人們身上貼的貼紙、用奇裝異服表達意見的人,你會發現,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一起努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