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灣需要景觀法

◎劉柏宏

面對台灣多元的環境議題,我們需要多樣化的空間專業,更需要一個相互合作、綜整協力的行政架構。立法院召開《景觀法》公聽會,廣邀社會各界共同討論景觀法,敝人認為是一個良性的開始,由衷希望台灣由此響應國際間對於國土地景保育善用的重視,同為亞洲的國家日本、韓國,皆積極制定相關法令與行政作為。透過《景觀法》所彰顯的國土復育與善用之精神、所建構空間專業合作架構,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空間作為,都能創造永續、良好的景觀空間。

2013 年齊柏林先生拍攝《看見臺灣》紀錄片,讓我們看見了台灣國土環境的美麗,也看見了我們長期以來對於地景的破壞。此刻,面對年輕的台灣地質條件,我們需要水土合治的規劃作為,以流域思維整合城市都會區、鄉村與林地、河川與溼地,落實減災韌性的環境規劃;環境規劃人員與生態調查團隊合作,細膩營造生態復育的地景;我們需要更積極地將體驗經濟融入農村營造,支援農村多元產業,結合相關專業,營造國際友人重複造訪的鄉村地景。

「看見台灣」紀錄片,讓我們看見台灣的美與破壞。圖為「看見台灣音樂會」活動照片。(記者趙世勳攝)

CNN 於 2012 年將「日月潭向山自行車道」評選為「全球10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全長約三公里的自行車,涵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觀光遊憩、環境營造與地景景觀設計等各項專業領域,透過地景規劃的合作架構,各專業相互協調,共同創造這一處國際級的景觀環境。嘉義縣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以「濕地保育」與「環境教育」做為園區規劃定位,成為生態旅遊及教學研究的基地,並且獲得2011 年「美國景觀建築協會」分析規劃領域專業組首獎,也被國際鳥盟指認為重要野鳥棲息地。

依山傍水、環潭建置的日月潭自行車道,曾於101年獲CNNGO評選為十大最美單車路線。(讀者葉世賢提供)

作為執業二十五年的景觀工作者,我喜歡用「環境景觀」或「地景」來說明「景觀」這個專業領域。因為這樣的文字旨意比較接近真實的專業內容,特別因為「景觀」在傳播媒介上大量用在建案「中庭景觀」及視野景觀,被誤解景觀專業範圍就是與如此而已,並不正確。「環境景觀」或「地景」讓景觀與環境息息相關及景觀是與土地緊密關聯的內容。也因此「環境景觀」或「地景」專業範圍很寬廣,我暫時稱呼為「大景觀專業」所以需要許多專業跨領域合作,這些專業指的是:土木、建築、都市計劃、都市設計、景觀、水利、大地、結構、電機、森林、園藝等,才能讓臺灣「環境景觀」或臺灣「地景」可以更適宜,希望能夠以各專業跨領域合作共同讓「臺灣環境景觀,臺灣地景」更好,更優質。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