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由戰地到觀光地:沖繩的東方夏威夷之路

沖繩在這幾年,迅速地由日本的夏季海島轉變為東方夏威夷,主要關鍵在於觀光業的起飛。然而,對沖繩而言,觀光業的發展實有一段複雜的歷史糾結,由戰地變成觀光地,經歷了美軍「基地之鄉」、環境運動的歷程;經濟型態也從仰賴日本本土進行經濟發展的模式成功翻轉為自主行經濟,這樣的發展歷程對台灣在地經濟的發展具高度參考價值。

王文岳/中央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在下午2點的通堂拉麵小祿本店門口,放著一張登記訪客的名單,這家廣受推薦的沖繩拉麵連鎖元祖店,上面列了30個食客的名字,清一色是來自台灣、韓國和香港的旅客。

這是今年夏天的場景,在過往,只要錯過用餐時間,這家拉麵店並不需要排隊,這樣巨大的變化,只不過是短短幾年的光景。拜著龐大的觀光人潮之賜,沖繩在這幾年經歷了巨大的改變,在著名的電影場景古宇利跨海大橋旁的海灘,充滿了台灣旅客,國際通商店街至午夜仍是門庭若市,即使是各種商店與電器百貨,也有能夠操持中文的店員。

古宇利跨海大橋旁的海灘。(Kouri by るみ. via Wikipedia)

為了回應新增加的旅客吞吐量,沖繩機場甚至建了新的國際航廈。沖繩在這幾年,迅速地由日本的夏季海島轉變為東方夏威夷,其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觀光業的起飛。然而,對沖繩而言,觀光業的發展實有一段複雜的歷史糾結,沖繩由戰地變觀光地的經歷,還得由戰後沖繩的發展史開始談起。

「鐵的暴風」到回歸日本

「鐵的暴風」所形容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軍所進行的沖繩登陸戰,在那場慘烈的戰鬥中,日軍指揮官牛島滿將軍利用沖繩獨特的地形,創造美軍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傷亡。戰爭的代價,是近三分之一的沖繩人民不幸罹難,少數的倖存者,甚至也面臨日軍下達的集體自殺指示。

大江健三郎在《沖繩筆記》中,將這些無辜的死亡,視為是沖繩為日本戰後和平而犧牲的證明。(AFP)

大江健三郎在《沖繩筆記》中,將這些無辜的死亡,視為是沖繩為日本戰後和平而犧牲的證明。

日軍指揮官牛島滿將軍利用沖繩獨特的地形,創造美軍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傷亡。(http://mainichi.jp/,每日新聞:沖縄戦 「鉄の暴風」死者20万人)

近三分之一的沖繩人民不幸罹難,少數的倖存者,甚至也面臨日軍下達的集體自殺指示。(http://mainichi.jp/,每日新聞:沖縄戦 「鉄の暴風」死者20万人)

然而,沖繩苦難並未隨戰爭結束。登陸以後佔領沖繩的美軍,在聯合國託管的名義下,持續實施軍事殖民。相對於美軍在日本本土實施的「去軍事化」(demilitarization)政策,在《舊金山和約》簽訂前夕,儘管沖繩的民族主義團體募集大量人民簽名,推動沖繩人回歸日本的請願運動,但無法改變美軍將在日本全地實施佔領的部隊集體移防沖繩的決定。自此,沖繩以彈丸之地而承全日本美軍軍力成為「基地之鄉」,大量農田與住宅遭到軍事佔用,社會秩序亦因駐沖美軍素行不良而遭到破壞。美軍在沖繩的倒行逆施造就了沖繩返還日本的決心,以「復歸促進期成會」為名的民族主義聯盟大力推動返還日本運動,在美軍託管時期持續發動抗爭,使沖繩返還日本問題與反安保運動連結。

1969年,佐藤榮作首相與美國總統尼克森公開就沖繩返還問題進行談判,促成了1972年的沖繩回歸。  

佐藤榮作與尼克森。(維基共享)

沖繩回歸日本一事饒有爭議,主因在於回歸之後,《美日安保條約》所列事項一概延伸適用,美軍基地駐在沖繩之權利得到確保,日本尚得負擔美軍基地運作費用與衍生賠償,再加上。佐藤首相以巨款贖回與開放紡織品進口的醜聞甚囂塵上,日本輿論界對於沖繩回歸所付出的代價強烈不滿。儘管如此,沖繩回歸以後,沖繩主要的經濟命脈由駐沖美軍消費調整為日本政府的建設補助、觀光及美軍基地鼎足而三,「建設、觀光、基地」成為沖繩脫離戰地的第一步。

守護沖繩:沖繩的環境運動

回歸日本以後,中央政府的建設援助成為沖繩主要的經濟命脈,而中央政府也得以透過建設援助來壓抑沖繩在美軍基地相關事務上的妥協,這種中央—地方關係被著名的東亞政治學者Calder將之稱為「補償政治」(compensation politics),也就是將美軍基地的常駐視為日本政府經濟補償的結果。

沖繩本地的公民社會對於仰賴日本本土進行經濟發展的模式並不滿意,他們主張「自主經濟」路線以使沖繩經濟擺脫對於日本的依賴,他們認為沖繩必須抵抗大財團帶來的高污染開發模式,並且要在重視沖繩本土的歷史文化前提下,走向一個與日本高度工業化不同的「小國寡民」經濟模式,利用沖繩的地理交通環境,以村落為基礎來發展獨特的自主經濟模式。

沖繩公民社會所提出的主張自然不符合主流的政治思唯,日本政府與歷任沖繩知識多崇尚透過大型開發案,引進石油中繼儲備基地(CTS建設)與新機場建設來推動沖繩經濟。而這些建設案,隨即引發一波波的環境主義者抗爭。

當時,日本阿拉比亞石油與三菱開發於金武灣地區推動中繼儲備基地建設,在CTS興建過程中,屢屢出現石油外洩污染而危及金武灣漁業,結果金武灣漁民與環境團體組成「宮城島土地守護會」,並且聯合沖繩的各級勞動團體及律師,阻止三菱開發;金武灣的環境抗爭,之後也出現在新石垣機場的抗爭案上。

沖繩環境人士的抗爭,不但守護了金武灣的海洋生態,也成功地阻止了新石垣機場開發案,保留了日後沖繩觀光產業起飛的最重要資產。

金武灣空攝圖。(20100526金武湾 by Sonata 投稿者撮影.via Wikipedia)

朝向東方夏威夷之路

1993年以後,日本中央政府開始推動地方分權改革,擴大地方政府在行政、人事、財政等方面的自主權,再加上第三期的「沖繩復興開發計畫」,使得沖繩開始有更多的行政與財政的權限來推動沖繩的經濟轉型。沖繩大田昌秀知事即提出「微區域主義」(microregionalism)的觀點,主張沖繩應該採取不同於日本本島的思唯,將自身作為「特別縣」,以其獨特的地理區位來吸引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投資,建設成為自由貿易區。此同時,2000年沖繩舉行八大工業國高峰會,開始了沖繩朝向國際大型會展與旅遊樞鈕的發展,也使沖繩的經濟型態大為改變。

首先,沖繩過往的觀光客源主要來自於日本國內,但2000年以後,在日本政府「觀光立國」的口號下,沖繩轉而成為日本新經濟模式的最前線。

在日本政府建立「訪問日本活動實施本部」以後,積極推動遊客便捷化措施,並且開放台灣旅客在沖繩得以租賃汽車的業務,使得台韓中港赴沖繩旅客人數大為上升。近年,甚至喊出2021年度觀光客要衝上1000萬人的目標。

沖繩過往的觀光客源主要來自於日本國內,2000年後,在日本政府「觀光立國」的口號下,沖繩轉而成為日本新經濟模式的最前線。圖為那霸機場。(Naha Airport03n4272 by 663highland - 663highland. wikimedia)

其次,沖繩持續開發新型的旅遊商品,近年來,沖繩更成為台港新人選行海島婚禮的首選。

在讀谷村週邊海灘的高級渡假飯店與教堂中,每年有近千對台港新人在此舉行婚禮,沖繩也積極開發大型的渡假村,提供國際旅客更多的旅遊消費選擇。

第三,沖繩本地全年持續的多樣化旅遊亮點,儘管沖繩已成為夏季觀光聖地,但沖繩本地仍然持續開發不同季節的觀光玩法。

即使處於淡季的春季,沖繩仍然利用每年職業棒球隊來進行集訓的機會,將其轉型為運動產業,創造經濟價值。每當有球隊前來時,沖繩本地亦配合舉行慶典及相關活動,從機場開始到街頭市場,到處看得見觀迎球隊來到沖繩集訓的大型海報,除了大量造成沖繩在新聞上的曝光度以外,也吸引了龐大的球迷、媒體前往沖繩,帶動週邊的經濟效益。迄今,每年春訓都可吸引10餘支職業棒球隊前往集訓的沖繩,已經如同美國的佛羅里達,成為亞洲最重要的春訓基地。

沖繩名護球場。(維基共享)

第四,沖繩本地持續開發旅遊地區以外,也針對旅遊消費的特性,興建大型商場。

由於過往美軍基地盤據沖繩主要市區,以近年來面臨強大抗爭壓力的普天間美軍基地為例,光基地面積就佔了宜野灣市的四分之一;在這個形同與市區緊臨的機場卻要持續進行飛機與直升機的常規戰鬥訓練,宜野灣市的市民不但飽受噪音影響,戰機與直升機訓練出現意外掉入民宅、學校亦對宜野灣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威脅。近年來,在東亞安全局勢轉變與沖繩反基地運動的持續施壓下,美軍逐漸歸還基地土地。新取得的基地土地被用於建設為新都心與大型購物廣場,成為沖繩地景改變的最大動力。

在東亞安全局勢轉變與沖繩反基地運動的持續施壓下,美軍逐漸歸還基地土地。新取得的基地土地被用於建設為新都心與大型購物廣場。(圖為沖繩居民反邊野古新基地運動,路透)

以今年新開幕的北中城村AEON Mall為例,此一購物商城原為美軍高爾夫球場,在改建以後,成為日本本土罕見的超大型購物商城,有235家世界名牌、精品、餐廳進駐,每日吸引數以萬計的龐大人潮前往參觀。持續性的新商場落成,不但吸引了旅遊消費者,同時也創造了數以千計的工作機會,成為本地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

AEON Mall原為美軍高爾夫球場,在改建以後,成為日本本土罕見的超大型購物商城(http://en.okinawarycom-aeonmall.com/)

第五、持續性創造成長動力。沖繩近年來在成功招攬觀光客的情形下,改變了經濟型態,改善了本地的就業,創造了新的地景,宛如東方夏威夷,具有持續成長的潛力。

然而,沖繩的願景並不止於觀光產業。在日本中央政府的許可下,沖繩已成為日本唯一的經濟特區,其中包括了特別自由貿易區、資訊通訊產業特別地區與金融業務特別地區。作為金融、資訊、製造業的智慧聚集樞鈕,沖繩正積極向台港中韓的企業進行招商,讓沖繩作為東亞國家前進日本市場的跳板。台灣嘉新水泥已斥資台幣3.5億購地,準備積極投資。

沖繩過往依賴建設、觀光與基地來支撐經濟的成長,但在近10餘年的轉型下,沖繩已經成為一個以國際觀光為基礎,並且逐漸朝物流暨資訊樞鈕前進。然而,回顧沖繩一路走來的歷史,可以發展沖繩的成功翻轉,並非單方面集中於開發建設即可成就。傳統文化的保存、海洋環境的守護、沖繩縣政府的行政與財政自主、中央政府的觀光政策,均是沖繩走向自主型經濟路線的重要關鍵。

台灣地方政府亦面臨沖繩過往的財政困窘與發展困境,然而,在缺乏詳加規畫與缺乏各方行為者的整合下,在地經濟的發展往往呈現淺碟型的跟風現象;相對地,沖繩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在地經濟的發展,絕非倚賴金錢的引進即可成功,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守護環境、堅持的勇氣與等待的耐心,對於亟欲發展在地經濟的台灣,沖繩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