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中國大閱兵逼出台灣藍綠共識(上)

兩岸間對中日戰爭擁有迥然不同的史觀,挑起了今天深藍和北京的尖銳的對立。如今,從來都不是抗日主力的中國共產黨邀請了台灣的政治人物與退將參加「抗戰勝利紀念閱兵」。荒謬的是,這頭馬英九才剛慶祝對日抗戰勝利,那頭就找來國民黨元老坐在台下觀禮,為中共史觀背書。從抗戰主角淪為插花,國民黨怎麼不錯亂?

林濁水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開國大典閲兵以來,大閲兵總共才舉辦了14次,自1984年以後更只有3次,大閱兵不只辦得少之又少,而且都是為了紀念建國在國慶日舉辦,在今年之前從沒有一次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辦的。

中國過去不辦大閲兵紀念抗日,一直等了70年後的今年才辦,雖然非常突兀,卻有脈絡可循。(AFP)

過去不辦大閲兵紀念抗日,一直等了70年後的今年才辦,雖然非常突兀,卻有脈絡可循:

1. 中國對日戰爭主力是蔣介石的軍隊,不是共軍。

2. 直到天安門事件,一直用共産主義當凝聚國民認同政權的核心價值,而共產主義是世界主義性格而不是民族主義性格的。

3. 冷戰時期,拉攏日本以分化美日,對付蘇聯是毛、周、鄧的戰略,到了1970年代後,中日兩年甚至堂堂進入了「蜜月期」,那時中共刻意淡化中日兩國戰爭的恩怨,根本不可能辦什麼紀念對日戰爭勝利大閱兵。

如今,過了70年,打過中日戰爭的人都已經凋零殆盡了,北京才突然舉辦大閱兵紀念抗日戰爭勝利,還廣邀親中藍黨人士,尤其是退將參加,使得忠貞的深藍人士各個都氣壞了。他們認為抗戰是中華民國國軍打的,舉辦抗戰勝利的紀念閱兵,儘管中共強調「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安排了部分國民黨老兵受閱。」但是習近平又強調中共「是抗戰中流砥柱,敵後戰場作用超過正面戰場」,這等於說國民軍儘管犧牲了300萬弟兄、206位將軍,但是在對日戰爭中卻只扮演插花角色而已。於是中共便在這個立場上,「以我為主」地站在司令台上,找來國民黨元老坐在台下觀禮為中共的抗戰史觀背書,更找來國民黨抗戰老兵接受校閱以認證中共的史觀。

中國對日戰爭主力是蔣介石的軍隊,不是共軍。(圖為1937年10月,太原火車站,中國第一七九旅開赴前線,維基共享)

當年和日本人浴血犧牲是老國民黨們生命中神聖無比的經歷,也是他們後代光榮的泉源,今天北京掠奪抗戰果實據為己有,還叫國民黨去他面前公開鼓掌讚頌的作法,根本是對老深藍人士生命存在價值直接剝奪,對他們後代刨根挖祖墳的作法,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由參加過抗日戰爭的郝伯村帶頭痛駡,一時之間,社會也跟著對領頭去參加閱兵的連戰和支持連戰參加閲兵大典的洪秀柱一片撻伐之聲。於是不可思議的,批連竟成了民國兩黨甚至整體社會的稀罕共識。

至於洪秀柱做為深藍的一份子,為什麼肯定連到北京朝拜?這很可能是一個歷史悲劇的插曲:

做為一個長期被深藍迫害的家庭子女,雖然為了生存,努力學習成為一個父親口中說的,「把他們的家庭害得還不夠慘嗎?」的國民黨的一員,在成長過程中雖然努力讓自己像個深藍的一份子,但是畢竟被鄙視地排擠在深藍核心的圈外又圈外,生命經驗和深藍核心迥然不同,以致於深藍最深刻的核心價值對她來說不是「原生的」,而是她學習揣摩來的。不只拿捏的精準會有出入,更不可能像郝柏村那様遇到關鍵,議題雖新,卻能毫不假思索,出於本能地激烈反應;洪反而對連戰向權力靠攏的機會主義做法直捷地表現了同情,於是她既不可能成為專制體制下的異議份子,從反抗運動中建立自己的生命主體,也從未進入深藍的精神核心中獲得自己的生命主體,成為貌似慷慨激昂卻是實質的機會主義者。

郝柏村日前透過辦公室表示,未接到中方閱兵大典觀禮邀請,也絕不會出席。(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無論如何,一般民眾,尤其是本土人士,雖然對北京和連戰「朝拜之旅」感到憤怒,但民眾憤怒的焦點和深藍大有不同。他們有的確實佩服當年國民軍的悲壯犧牲,有的對70年前中國的抗戰感受很淺或無感,儘管如此,卻都對歷史被扭曲不以為然,為抗戰功績被掠奪替國民黨不平,但他們不可能有像國民黨一樣刻骨銘心的委屈感。

他們真正憤怒是「北京不只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的政策,還在針對台灣布署飛彈之後理所當然地叫台灣人去觀禮閱兵」,為他的飛彈、壯盛軍容以及和抗戰毫無關係卻用來對付台灣的最新武器鼓掌叫好,真是吃人夠夠,而連戰居然欣然前往、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居然加以肯定,這才是一般民眾的最痛。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因為認同一個中國原則,也因此認為國共內戰仍未結束的緣故,所以深藍人士對於中共對台部署飛彈的反彈,遠不如中共對70年前抗戰歷史的扭曲那樣激烈。從這裡我們看到了深藍和一般民眾在價值觀念上的鴻溝,但是卻又詭異地看到了他們為同一件事,為完全不同的理由而對北京、連戰和洪秀柱憤憤不平。

北京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還理所當然地叫台灣人去觀禮閱兵,為他的飛彈、壯盛軍容以及和抗戰毫無關係卻用來對付台灣的最新武器鼓掌叫好,而連戰居然欣然前往。(中央社)

毫無疑問的,兩岸間對中日戰爭擁有迥然不同的史觀,因而挑起了今天深藍和北京的尖銳的對立;然而,台灣島上的藍綠間,不也一直因為對「中日戰爭/接收台灣VS.光復台灣」這一個歷史過程擁有不同史觀,而對立愈演愈烈,甚至演變到高中生進佔教育部?

不料,如今北京大閱兵卻使台灣對立的雙方站在一起,同聲撻伐起北京和連戰了。

在台灣,中日戰爭的歷史存在既是內部對立的根源,現在又成了內部整合的動力,這一個出乎任何人意料之外的巨大變化和弔詭,是因為台灣被推到一個政黨「對內雖必然競爭,但在重大對外議題上終於可以一致的歷史關頭」而出現的嗎?

無論如何,要走過這一個歷史關口,藍綠顯然必須嚴陣以待,認真檢討並且重新建構自已的史觀;換句話說,對於抗日、中日戰爭要有更包容,更豐富,更深刻,也更有立足在台灣的主體性的新詮釋。

歷史已經在呼喚了,現在就看島上的子民怎麼回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