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元月過年對台灣有何意義?

◎鄭邦鎮

過年有著一元復始、辭舊迎新的慶賀之意,在寒帶文明圈的農曆一月慶典,年節意味著冰天雪地的氣候終於變暖、適合耕作的好時機,但對於身處海洋氣候、四季如夏的台灣,根本沒有北國秋收冬藏、春回大地的感受,所謂冬去春來也頂多穿脫一件外套如此而已,吃湯圓、提燈籠更與台灣多變的氣候毫無草根性的聯繫。

翻閱百年來台灣歷史,八九月的夏秋正是台灣遭受颱風、地震等天災苦難的高發期,諸如:八七水災、八八風災、九二一地震…等,甚至於台灣諺語中:「九月颱無人知,十月颱尚厲害」、「九月九降風」、「九月九霎日,十月日生翅,憨慢查某領未直」、「七月頓頓飽,八月攏無巧」、「一雷破九颱」都載明了台灣四百年來新移民對土地氣候的人文感受。

再檢視原住民數千年來,在夏秋期間舉辦重大慶典佔所有慶典高達56%的比例來看,真可看出夏秋之際的台灣氣候對台灣人文、歷史與文化何等重要,例如:阿美族、排灣族、噶瑪蘭族在七八月的豐年祭;太魯閣族、泰雅族的感恩節(祭)、魯凱族的小米祭、邵族的祖靈祭、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上述台灣兩大族群文化慶典與諺語記載都指明台灣所謂的「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氣分水嶺並非在農曆一月,而是夏秋季節颱風過後,歷劫歸來才真正是台灣浴火重生新的開始。

思考台灣氣候、原住民慶典的時節,再思考傳統過節的意義。文化,因人而生、因人而變,千萬別忘了人跟土地之間的感情。(記者洪美秀攝)

對照有南島民族血統的南洋諸國,夏秋重大慶典可不在少數,如:律賓的派娜法蘭西亞慶典、馬斯卡拉慶典;印尼的涅皮日、抓魚節;斐濟的蔗糖節、排燈節;馬來西亞的開齋節、九皇爺節;泰國的當幅齋戒節、九皇齋節、蠟燭節;越南的禮盂蘭節…等等。

在全球氣候變暖、天災規模加劇的今日,民俗文化與宗教在地性是凸顯一個有根民族的尊嚴與驕傲,與不接地氣的虛假吃人年獸相比,祖靈警示族人在颱風土石流過後的感恩祭、祖靈祭與豐年祭相比,在歷經「地表最強颱風」而歷劫歸來台灣國人,是否該認真考慮所謂「過年」的文化價值與真實意義?

前台南市教育局長、前建國黨主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