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博硯「說」法》大學還像大學嗎?

大學存在的目的乃在於結合研究與教學於一人一校,即使在現今跨領域學習盛行的年代,還是找得到不同領域的學術研究。一個缺乏學術基礎的學科本就不該出現在大學裡,更何況是透過不同的包裝來強調人才的培養。

胡博硯

這幾天,兩則與大學教育有關的新聞一則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的學歷爭議;另外一則則是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朱士維在台大開設「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課程對外募資衍生出的風波。該課程設計中,以攀登南湖大山為由,向外募集五十萬元經費。近日更傳出該課程長期以來外包給民間某公司,同時學校亦已編列五十萬經費,也就是說,該課程若募資順利,連同募款將有一百萬元經費。這樣的經費規模,讓一個作為曾被名嘴稱為「三流大學」三流法律系老師的我感到非常錯愕。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朱士維在台大開設「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課程,以攀登南湖大山為由,向外募集五十萬元經費。(擷取自climb for taiwan計畫網站)

當然,私立大學可運用與享受的資源與國內首屈一指的學府台灣大學無法相比,但從這則新聞看來,台大開課的自由度顯然比私校高很多。

我所受的學術訓練為法學,如同台大物理系的朱教授所受的專業訓練為物理學一樣,要跨越所學領域去開設不同學門的課程,對大學老師來說不只是困難,更是不合理。但物理系教授可以開設「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這樣的課程,不知道該說台大開課太自由,還是漠視教師的專長。

或許這樣的指責過於苛刻,為了培養未來領導人才,開設了一個領導學程,而授課方式多元超乎原來的課堂想像,似乎也不那麼說不過去。然而,大學存在的目的乃在於結合研究與教學於一人一校,換言之,何以會有社會學、物理學、法學等不同學院出現,就是因為有這些學術存在,即使在現今跨領域學習盛行的年代,還是找得到不同領域的學術研究。一個缺乏學術基礎的學科本就不該出現在大學裡,更何況是透過不同的包裝來強調人才的培養。

物理系教授可以開設「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這樣的課程,不知道該說台大開課太自由,還是漠視教師的專長。(擷取自climb for taiwan計畫網站)

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洪秀柱副院長的學歷爭議。

柱柱姊是文化大學法律學系畢業,不是台大,但台大法律系畢業也不是當總統的要件。持平而論,以柱柱姊的年紀,當年可以考上大學,家裡應該都有人在門口貼紅榜了。不過,洗學歷這種心態,從以前到現在卻是不變的現象。過去有間叫做「神州補校」的學校,校友遍佈政界,時間過去,慢慢地補一個高中學歷不值錢了,要大學學歷,之後就是碩士學歷。在柱柱姊想補學歷的年代,台灣在職進修教育並不發達,所以很多人都跟柱柱姊一樣,花錢遠赴美國念了這種速成碩士。儘管說是文憑是真的,但在學歷論證上,由於缺乏時間的連續性要件,因此不被教育部所承認,亦無法以此學歷申請教職或投考公職。

時間來到現代,台灣各大學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在職教育機會,因此再無須捨近求遠花大錢取得一個效力有問題的學位,不用出國就輕而易舉就可以唸到。然而,在職進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現象並不是因為求知欲大增,而是文憑主義作祟,即便如此,只要想唸也無妨。目前大學開設各種不同班別,提供在職進修的機會,你說,唸了可以得到什麼呢?我想答案得反問自己。

針對學歷風波,洪秀柱陣營找來當時與洪一起在美進修的同學、台灣體育大學副校長張思敏出面背書。(記者林正堃攝)

若沒記錯,立委陳明文是東海哲學系畢業,而這個學位是在他擔任省議員後才取得。說真的,他有沒有去上課,我仍存疑,不過,在沒有因人設事的制度下,我相信陳委員當初為了學位給整慘了。過去我在台北大學念碩士時,只有在職生,沒有在職專班,在職的學長同我們一般生一起修課,儘管都有著豐富的執業經驗,但因工作無法專心求學,要專心在學習上還是有其困境,例如為了配合上班,排課都很難自由。

現在大學專班遍佈,學歷也跟著貶值,看似高等知識普及化,實際上也只是流於世俗化。當然,這樣的說法一竿子打翻一船想進修的人也許過於偏頗,學習看人看老師,有些老師的嚴格並不會因專班與否而改變,甚至某些專班的課程,由於專業性足夠,也能打出口碑來。

然而,兩件看似風馬牛不相干的事,其實隱藏著台灣現代高等教育的問題。大學教育光怪陸離的現象已經族繁不及備載,如果我們不積極遏止,只一味追求無意義的名次與證書,慢慢的,大學也將不再是大學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