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如何舒緩殺人事件頻繁發生

童振東

最近討論殺人事件的文章點閱數驚人,內容大多是犯罪者心理分析討論社會變遷的結構因素或是辯論死刑存廢。依精神科專家的看法,最近的四個案例的殺人動機都是想報復社會,並藉著監獄或判死來逃避社會。社會心理專家則認為,報復與逃避動機形成的背景是人格障礙,強烈的自我意識;境遇不佳,對未來絕望;自覺受害,長期沒人關心。

然而,提到具體改善策略的文章不多。筆者從殺人動機及其成因,提出舒緩反社會行為」的對策建議

最近討論殺人事件的文章點閱數驚人,內容大多是犯罪者心理分析、討論社會變遷的結構因素或是辯論死刑存廢。(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在悲傷和恐懼的時刻,彼此學習關懷與擁抱身旁的年輕人,鼓勵他們向上,並信任他們最終會有所成就,而不是冷言冷語批評他們你們這些年輕人... 

二、主動高風險群。政府可從個人所得及財產資料庫,篩選失業或不定收入的年輕高風險群,配合社工調查,蹤國內慢性精神病患的方式並提供再學習機會社工應與職訓中心合作,協助他們受訓與就業,訓練期間給予生活津貼及訓練免費,讓那些人有立身之地

三、台灣崇尚自由經濟主義,姑且不論遊戲規則是否公平,優勝劣敗的結果,產生副作用貧富懸殊、人力派遣浮濫、低薪、失業等社會壓力。面對壓力,不會報復的,逃避或自殺;會報復的,則殺人。因此,政府應認真解決財富分配正義的問題,也唯有如此,才有能力執行關懷、輔導與職業訓練等工作。

四、支持受害者家屬。筆者鼓勵饒恕,饒恕不是因為加害者值得饒恕,也不是對罪惡視而不見,不追究加害者的犯行,而是幫助受害者家屬走出傷痛,不被傷痛所折磨。

經研究,死刑與防止這類事件無關,只是便宜行事。台灣每年執行死刑約5件,死刑或監禁成本不高,爭論死刑存廢意義不大,反而讓社會改革失焦。有人主張,終身監禁,不得假釋是最痛苦的處罰方式,並讓加害者逃避的目的無法達成,如此才有助於遏阻罪行。

(作者為企業顧問,關心台灣弱勢及公義)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