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 百萬人則是統計數據?

◎鄭皓中

寫這篇文章回應陳醫師〈數字看死刑〉一文,並期待鼓勵更多人對死刑的關注、討論。

與陳醫師一樣,我也反對死刑,但我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因此在探討生命這樣一種崇高命題的時候,我們不能夠將之數字化、去人性化。在陳醫師的文章中,我們看到他引述了幾筆統計數據,證明死刑存在與犯罪率的提升或降低其實沒有太大的關連。我認為,陳醫師雖然用意良善,但將人命數字化的論述方式卻是相當不妥。

在探討生命這樣一種崇高命題的時候,我們不能夠將之數字化、去人性化。(資料照,記者林俊宏攝)

第一、每一起殺人事件都是我們深深痛惡的,我們並不該認為一年內發生一起殺人案件優過一年內發生一百起殺人事件。

第二、引用2006—2009年,四年間的統計數據真的能夠證明些什麼嗎?樣本數是否足夠?是否具有代表性?時間軸是否該拉長來看才能真正看出趨勢?是否該等緩用死刑十年百年後再來檢視成果?

第三、就算死刑存廢真如陳醫師所說,與犯罪率升降沒有太大關連,那樣的發現也不是我們的核心關懷所在。我們所該關心的,是為什麼有人要以殺人做為手段?社會上出了哪些問題,以致於殺人事件從未斷絕?如何幫助受害者家屬走出陰霾?罪犯矯治成果如何估定?

我們徹頭徹尾不認為殺人可以解決事情,殺人犯的心態是可憐、可憫而不可恕的!因此,在杜絕犯罪這條路上,我們也絕不容許我們自己生出以殺人(槍斃殺人犯)來解決問題的心態!這樣的心態實在與殺人犯無異,只不過是透過國家、法律之手執行,大家抱有「君子遠刑場」的眼不見為淨心理,只留殺人的痛快,不帶一絲殺人的不安與罪惡感。

自由與生命同樣無價,因此,我們更應該要深入探討,國家刑罰懲戒到的到底是何種人?他們的階級地位如何?經濟條件如何?生活品質如何?有句話說:貧窮是犯罪的代名詞。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麼我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法律與懲戒能帶來的正義真的是正義嗎?還是一種對底層階級的漠視與壓迫呢?這正是問提所在!死刑以及一切刑罰都是一樣的,我認為它們都依附著特定階級的價值觀行事,而忽略了對所謂罪大惡極者的理解、分析,而這一點導致了國家刑罰並不能有效遏止犯罪,反而成了罪犯的製造廠。

(中正大學政治系學士班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