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母親節與月經「污名化」

◎王鏡玲

熱鬧進行的全國各地媽祖進香潮,讓許多遭遇苦難痛苦考驗的信徒,找到心靈慰藉。但對於女性的生理特質、作為成為母親最有關連的月經,卻依然在現代社會被污名化。

台灣諸多傳統廟宇、傳統習俗、傳統行業,對於月經以禁忌的方式來將女性隔離,禁止經期女性進入廟宇參拜,貶抑和月經相關的生理現象,視為污穢,甚至禁止女性擔任直接接觸神明的任務,例如抬神轎、捧神像、扮家將和神偶…等等,一直到最近才稍有解禁。性別平權的現今社會,過去將月經視為禁忌、貶抑女性參與重大宗教活動的社會陋習,面對現代醫療知識的普遍化,以及女性生理用品供應便利的條件下,社會大眾有必要將月經在現代社會「去污名化」,還給她公道。

面對現代醫療知識的普遍化,以及女性生理用品供應便利的條件下,社會大眾有必要將月經在現代社會「去污名化」。(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過去由於衛生用品的簡陋,女性並無衛生棉和棉條等防漏的配備,加上清洗水源的不便,造成女性在經期期間,若有大動作的肢體勞動,可能導致經血外洩,清洗上的不方便。加上有些女性在經期中會有經痛、情緒較不穩定、較容易疲憊,因此過去禁止經期女性參與重大宗教、禮俗活動。在此,禁忌也包含了以禁止、隔離的方式,來讓經期女性得以有修養調理的機會。

但在月經生理用品供應無虞的現今社會,禁止女性在經期進入廟宇,或擔任廟宇和儀式要職的慣俗,應該廢除了。將女性異於男性的生理特色假神聖之名、貶抑為污穢,更是不合時宜。把經期、經血視為污穢的宗教與衛生考量,透過現代的生理常識,應還給女性基本的尊重。更何況經血是孕育生命、成為母親最關鍵的來源,豈容在現代社會繼續被污名化。生理期中的女性因為體力較差或情緒較不穩定,而需要較多的休息來調適,這是生物性的特質,也是現代社會所應採取的因應措施,例如生理假與廁所內增加清洗的設備等,而非剝奪女性參與的權利。

在月經生理用品供應無虞的現今社會,禁止女性在經期進入廟宇,或擔任廟宇和儀式要職的慣俗,應該廢除了。(資料照,記者張瑞楨攝)

慶祝母親節之際,放眼現今台灣傳統宗教活動蓬勃發展,女性投入的勞動力並不亞於男性,唯有打破父權社會對於女性身體的污名化,轉換原本以男性為主的慶典文化,讓女性參與各式宗教祭儀,台灣的傳統信仰才能真正進入性別平權的時代。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