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人文大樓蓋不蓋?

王仲群

考古學是個重視「脈絡」的學科,關注事物產生、使用到棄置成為遺留的過程;並重視地方脈絡、重視文物遺址的原地保留,例如十三行博物館、臺東史前館均將當地發掘的文物現址保存、建設展館,深化遺物與在地的連結,而不是造成脈絡的斷裂。

追溯起文學院的脈絡,在臺北帝國大學時期便是坐落在大門口的學院,不只象徵著這所大學的人文精神,也是重視人文精神的展現。因此人文大樓蓋在大門口完全具有其歷史脈絡和代表意義,是最適切且正當的位置。人文精神也是基本涵養,將人文大樓建設在大門口的指標位置,更可以彰顯臺大重視人文、追求卓越的學術精神。

人文精神也是基本涵養,將人文大樓建設在大門口的指標位置,更可以彰顯臺大重視人文、追求卓越的學術精神。(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日前很多校友、退休教授憑藉著一些不詳實的資訊和自己記憶中的臺大,打著「搶救臺大校門口」的口號反對興建,或許他們只是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並沒有要左右建案的落實,但是他們的身分地位遠高過於大樓的使用者,即文學院的學生們,往往就影響了輿論的導向。這無疑是一種身分的霸凌。

現在人文大樓已取得絕大多數師生的同意,且是在正當的民主程序下產生的結果,經過無數協商、討論從原本反對聲浪極大的近九十公尺的高度,到現在歷經十案降低至二十多公尺的高度,量體上已大幅縮減並也融入周邊建物的高度。反對方一路走來以「美學」、「天際線」等主觀又虛幻的概念來質疑人文大樓興建的妥適性和正當性,不僅不尊重民主程序,更是以個人的喜好來帶動輿論風向,霸凌文學院學生的權益。要等到何年何月,文學院的師生才有機會使用人文大樓,賦予其人文氣息呢?

懇請反對者尊重民主、維護學生的受教權、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沒有學生想冒著天花板可能隨時崩落的風險在危樓上課;沒有老師想要侷促在一間斗室做研究,連國外學者到訪都沒有地方可以請他們舒適地坐坐、泡杯茶聊天。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可以等待呢?讓人文大樓蓋起來吧!

(臺大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