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Outside》無分「他」與「她」的時裝設計史

事實上,兩性共享(Unisex)服飾自20世紀60年代已受時裝設計師及顧客的熱愛,但至今它走到多遠?美國教授Jo Paoletti 的新書《性與兩性共享:時尚、女性主義及性別革命》,就重新觀望這兩性共享潮流。

Elfa Wong

早前我們介紹過標榜真正中性的英國老牌Selfridges,但就有評論認為它只是一種宣傳技倆。事實上,兩性共享(Unisex)服飾自20世紀60年代已受時裝設計師及顧客的熱愛,但至今它走到多遠?美國教授Jo Paoletti 的新書《性與兩性共享:時尚、女性主義及性別革命》,就重新觀望這兩性共享潮流。

70年代的his-n-hers 系列。Source: Alexis Ronsmans Pinterest

根據此書所言,兩性共享潮流興起是源於50年代社會的性別定型,二次世界大戰後男女角色受到衝擊,新一代期望以中性來解救社會對男與女之間的成見。從50年代開始,人們以「gender」形容文化與社會層面上的性別,與生理上的性別定義有所分別,換言之,這暗示了一個人的「gender」可能與其生理性徵有所不同。在60至70年代,時裝界期望服飾「模糊或衝破性別界限」,然而,服飾最後似乎只是向陽剛氣質傾斜,而這場潮流亦非常短暫,在80年代時裝界又回復其強烈性別界別的設計。

兩性共享時裝:模糊男女界別?

60年代,巴黎的時裝大師如 Pierre Cardin, Andre Courreges, and Paco Rabanne 設計了一系列的「Space Age」時裝,以簡約線條與嶄新的布料及圖像,設計了一系列衝破傳統性別想像的服飾,其時美國女性開始提倡摒棄胸圍的運動,美國百貨公司亦在商店內開立了兩性共享部,但只是很短暫的時間。其後,時裝界及各品牌承接著這個中性風潮,推出「他與她」衣飾系列。但Paoletti 指兩者是有所分別的,前者的設計是盼望以中性模特兒演繹這種衝破男女想像的設計,而「他與她的」衣飾系列比較上則並不具前瞻性,主要由美麗的男女模特兒以情侶檔來演繹。

Space Age 設計

縱然這種設計中性服飾本意是模糊男女定型, Paoletti卻指出,對不少人來說,某些中性服飾的吸引力正在於,不同性別的人穿著同樣衣服所顯現的獨特與性感,這反而讓人更留意到男與女的身體。例如70年代的電視劇Space: 1999--故事幻想於1999年,人們都穿著中性衣飾,劇中的演員一律穿著連身褲,毛衣和外衣。雖然技術上是為中性,但這些緊身服裝卻反而令男與女的分別更為明顯,而劇組亦保留了傳統的性別標誌,如女性穿戴胸圍,化妝和珠寶。

有趣的是,此書提出所謂的中性時裝從沒令女性的陰柔特質有所減褪,只僅僅讓她們更為陽剛,而嘗試讓男性顯出其陰柔一面總是短暫的。即使到了今天,中性服飾的主要客戶依然是女性。

陰陽雙性的時尚潮流

「他與她」衣飾系列的潮流事實上很快被取締,取而代之的是性感的雙性特質(androgyny)--Paoletti指出結合陰陽氣質,而非避開性別標記的服飾。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YSL的 le smoking 系列,女模特兒穿著tuxedo,重新演繹了襯衫、長褲與西裝的特質,而這種風尚至今仍是流行經典。

YSL 的le smoking

設計師亦嘗試將雙性特質的服飾帶到男性身上,女設計師如Pierre Cardin亦開始生產男裝線,其中最有名的是其 Nehru jacket ,但只是掀起過很短的潮流。今天,女性雖穿著褲子坐在辦公室,男人卻繼續穿回他們的西裝領帶服飾

據Paoletti所言,隨著在Diane von Furstenberg 於1974年推出了其裹身裙,俘虜了不少女性,中性運動慢慢與70年中後期告一段落。但自90年代開始,時尚界又再掀起中性風,甚至蔓延至內衣; Rad Hourani又 於2015年春夏展出了全新的兩性共享系列;在品牌「Personnel of New York 」的網上商店,你除了可點擊「男性」、「女性」系列外,更可點擊「所有人」。之前提及過的「Space Age」設計又捲土重來。

60與70年代的時裝設計,對性與性別提出了許多質問與反思,但沒有人找到答案。「男性還是女性?」,本身一條複雜的問題,直至今天,我們仍依然不能清楚解釋問題深藏的意義。學生時代,曾有多少人因為穿著不像一個「女孩」或「男孩」而被嘲笑?而時裝設計能與我們發掘這問題到多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無分「他」與「她」的時裝設計史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不妨給個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