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Outside》中東人不吃豬,是因為養了雞? — 中東的養豬和吃豬史

今天的中東人不吃豬肉,很大程度當然是受宗教文化影響,但其實在公元前5000- 2000年之間,飼養家豬在新月沃土是非常普遍的事,那又為甚麼中東人突然不養豬了?讓密西根大學的人類學教授理查雷丁告訴您!

Pam

今天的中東人不吃豬肉,很大程度上是受宗教文化影響。可是,早在《舊約》或《可蘭經》面世之前,約於公元前1000年,豬肉便已從中東的餐桌漸漸消失。人類飼養和食用家豬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這在中東也不例外,但為甚麼在公元前1000年,中東人的飲食模式會忽然改變?密西根大學的人類學教授理查・雷丁(Richard W. Redding) 最近在《考古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發表的研究,試圖以歷史和畜牧數據的考古記錄,解釋了當中的原因。

家豬作為「家庭的蛋白質資源」

土生野豬一直以來遍佈整個中東地區。雷丁在其研究中指出:「從考古動物群數據可見,早在埃及新石器時代早期,法尤姆和尼羅河三角洲已有野豬出沒。」在中東地區,馴化野豬的嘗試從公元前11000年便開始了。

根據考古學和人類學證據顯示,約在公元前5000- 2000 年間,飼養家豬在新月沃土已是非常普遍。牠們大概被當作「家庭的蛋白質資源」,也就是說,家豬在當時是美味而營養豐富的食物。

然而,在公元前1000年,豬的養殖和食用卻急劇減少。

新月沃土(圖片:維基百科)

養豬需要用很多水,因此當一個家庭要帶著豬遷徙時便非常麻煩。這可能是讓家豬從餐桌消失的一個因素。

然而,雷丁並不認為這是主要的原因。反而,雞隻在公元前2000年末期至1000年被引入到中東,取代了豬肉的位置,才是這地區飲食習慣改變的原因。

養雞比養豬更划算

中東人取雞捨豬是最合理不過的事。首先,作為蛋白質資源,養雞比養豬更划算——豬需要6,000升的水才長出一公斤的肉,而雞只需要3,500升。其次,豬不會下卵,但雞蛋卻可同時用作重要的食物來源。第三,雞比豬細小得多,可在一天裡吃完,那便消除了要在炎熱氣候中保存大量生肉的問題。第四,對於游牧民族來說,雖然雞和豬一樣,不能像牛那樣放牧,但要運載細小的雞隻卻輕易得多。

由於雞和豬所需要的飼料和勞動幾乎一樣,在效率比較之下,豬很快便給雞淘汰了。「這些情況促使雞成為了主要的蛋白質資源。」雷丁總結:「如果豬一直是中東生活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份,牠便不會(被宗教法令)所禁止。」

雞隻在公元前2000年末期至1000年被引入到中東,取代了豬肉的位置,才是這地區飲食習慣改變的原因。

儘管如此,家豬其實從來沒有在中東完全消失。在一些林地和沼澤地區,因有更豐富的飼料資源,同時養雞又養豬便不成問題。

參考:Smithsonian.Com,  New Historia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中東人不吃豬,是因為養了雞? — 中東的養豬和吃豬史

如果您也喜歡這篇文章,到Outside給個讚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